首页 > 烧头七女儿不能在场人死后三样东西不能烧
【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头七(就是第一个七天)为望乡关,半夜时分,需要供香烧纸,因为这天是死者的灵魂回到故居的日子。这个大家在很多电影或者老人的嘴里都听说过。(无论真假,在亲人去世后的第七天我真的有梦见他跟我道别,至于这是心理暗示还是真的灵魂就不清楚了)这时候需要打开门窗,方便死者来去方便。
二七的时候,死者已经到了鬼门关,为了防止恶鬼欺负死者,入殓的时候需要怀揣七包纸灰,将纸钱贿赂恶鬼,才能平安过关。
三七为金鸡关,入殓时需要身下洒满五谷杂粮,过关时,死者将五谷散于地上,金鸡会啄食五谷,死者趁机过关。
四七为饿狗关,死者灵前插着三根缠棉花的秫秸,就是打狗棍,借用这三根打狗棍驱赶恶犬过关。
五七为阎王关,需要死者的儿女给扎五盆花烧化,阎王看花一马虎,就可以偷偷过关。
六七为押差关,死者寿衣外披着一斗篷,押差抓人时会把斗篷扯走,死者可以逃过一劫过关
七七为最后一关--黄泉关。根据死亡是男是女选择扎牛或者马来度过忘川河,这才算进入了地府。
“头七”是汉族的丧葬习俗,依据死者死去的时刻,再加以天干地支算出来的时辰,再进行的七天一周期的祭拜悼念。本身也是属于生者的心灵安慰。
而这个习俗慢慢的发展出了其他的禁忌规则,比如信佛大功德的人,生天与往生中都没有中阴,不用做七。一般人业障习气慎重。以防他堕恶道,三恶道,争取来生还能投胎到人道,所以需要做七。而且不同地方的七细节做法就有很大差异。比如广东这些基本烧纸和贡品,没有上述那么多规矩。到了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与年轻人对于传统习俗的抵制,祭拜七七四十九天很多地方都取消了,只剩下一个七天。
当然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封建迷信,不屑一顾。除了折腾人没什么意义。但是在以孝为先的中国古代,这是非常重大的仪式,古代官员如果父母死了不祭拜收孝会给众人排斥影响仕途甚至治罪。
虽然这是传统陋习,也确实非常麻烦。但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来说,这个仪式也有积极的一面,特别在古代不开明的时候。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去世了,生者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很可能一蹶不振。而仪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让生者感觉死者远行起码一路上是安全,他有灵魂的,可以投胎转生,头七会回来,我们还能再见面之类的念头。可能很自欺欺人,但是对于伤心的人,欺骗也好,虚假也好,这也是一根唯一的稻草,能让自己不沉沦下去。我们又何必打破这脆弱的幻影呢?
在农村亲人去世后,有很多的讲究,不仅要烧七个七,七七遍以后,还要烧百日,完了以后还要烧生日。其实不管是烧七个七,还是百日或生日,都只是寄托对亲人的一种缅怀和思念的方式而已。我们都知道人有三魂七魄,所以活着的人都会为已故的亲人,烧三年和七七。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七个七当中只有五七最大,烧五七的时候,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参加祭祀。平常的六个七,只有自己最亲近的亲人去坟上祭奠。如果是父母去世的话,也就是说只有儿女会到坟上去焚烧香纸。因为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只要方便有时间,儿女们每个七都会去上坟。但是只有二七,闺女是不去上坟的,二七二七,也就是说这是儿子的七,所以二七只有儿子去上坟祭拜。
在我的老家五七和三年最隆重,烧五七的讲究是扎马和拜祭。五七的马和刚去世时的盘缠马还不一样,盘缠马,闺女扎。就是说刚去世的时候,只要死者有闺女,那么雇人扎纸马的钱,必须由闺女掏。五七不一样,五七的马是儿子花钱。五七最讲究的就是拜祭。拜祭的时候,由死者的儿女准备了活鸡活鱼,还有猪头。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家直接摆了整个的猪,猪身上还画了花。
五七拜祭是对死者最高的礼仪,也是最隆重的祭奠。死者不论有几个孩子,也不论儿女,每个孩子都出一份同样的拜祭所需猪头,活鸡和活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用的活鸡都必须是公鸡。等到七七遍以后,也就是第七个七,要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全部拿到坟上焚烧掉。从此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随之化为乌有。
问:在农村,人死后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过去人们认为,人死后,随然已入土为安,但其魂灵仍留恋在家的,为使其故去亲人早归极乐,是要送七的,所以每一七都要烧纸钱引魂。
各地区不一样,我们这里是烧五个七,而五个七的最后一七就是"五七"最隆重,那时,亲戚朋友都要来参加,规摸稍小于出殡之时。
五个七的讲究是,第一期为六天,五七三十五,剩三十四天。老伴在世要减一天,再就是有几个儿子再减几天,实际五七的天数就在三十天左右。
第一七的讲究是,儿子儿媳在老人生前的居室里烧纸钱七张,也就是冥币七吊(因纸钱是一叠四合,横三竖九砸二十七钱,四合为一百零八钱为冥币一吊),意思就是把老人魂灵送出内室。
第二七是在堂屋由儿子儿媳烧纸钱七张为冥币七吊,就是把老人魂灵送出堂屋。
第三七是在院子里烧纸钱七张,把老人魂灵送出院外。
第四七空着不烧,因魂灵已出院外,投奔祖坟去了。
第五七,亲朋好友全到,备齐纸马香鹤,干鲜果品,三牲四祭,到祖坟上去烧,就是送老人真正驾鹤西行归天,自此,逝者已登仙界。
所以,五七最隆重,回家后摆酒席招待答谢亲友。
再纪念就是周年了。
周年后纪念三年才许清明添坟,以后,老人清明和七月十五和十月一寒衣节的待遇就和祖先们一样了。
大家都承认人生在世不容易,可其实去世后也是很麻烦的,不知去世之人是否知晓,但活着的亲人继续忙活着,烧七烧八,规矩也不少,特别在我们农村,今天山村梅花来分享一下我们这与烧七有关的讲究。
第一,人去世后要烧七个七,有地方也称是“做七”,烧七原因说法不一,我理解如下。(1)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灵魂便要踏上一条不归黄泉路,在这路上也是不平坦的,传说人都有三魂七魄,每七天遭受一次痛苦,散去一魄,一年散去一魂,亲人为了让其有力气承受且顺利到达波岸,就每七天为其送些吃的和钱财,就有了“七期”与“三周年”。(2)当我们失去亲人时,都会经历那种撕心裂肺的疼,通过烧七,每七天到坟上哭一下,诉说一下思念之情,七七过后是烧百日,再是烧周年、三年,随着时间推移,活着的人慢慢接受亲人去世的现实,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
第二,在我们这烧七讲究也很多,一七、三七较大,五七最大,这三个七亲戚朋友一般都去坟地祭祀。二七、四七、六七属于小七,白己直系亲人参入祭祀。而且对于有身孕或七岁前的孩子是不参入这些活动的,特别是头七前,太小的孩子不可接近去世人呆的房屋,传说去世之人的魂魄还在房屋周围游荡,过了头七之后,就会登上望乡台,开始黄泉路之行,一去永不归来。
梅花人过半百虽不是迷信之人,但也真真祝福那些早走的亲人们,希望在天堂不再受疾病折磨,忘记一切,快乐每一天,我们也会好受一些。
人虽死,名仍在,其灵尚存。死者的肉体虽已不复存在,但他的音容笑貌却还活在人们心中。下葬之后,每七日设一祭,请僧或道做道场,诵经引度,上供祭奠。这叫(做七)。每七日做一次,一直做到七七四九天的七七为止。(头七)非常隆重,一来因为这是首次大规模祭祀死者,二来因为此日相传是元者上望乡台眺望家乡的日子,所以极为虔诚隆重,稍有不敬,将遭鬼谴。死者家属大多通宵不眠,身穿丧服,战战兢兢,唯恐亡灵不满而降下灾祸。(六七)应由亲戚做,以应(六七不吃家乡饭)的习俗。这天亲戚从家里带来各色食物祭品,金银锡箔赶到感丧家,供祭于灵前。(七七,由子女们一起做,而由女儿唱主角,(有的地方以女儿为(五五)的主角)。
七数是古中国商朝及商朝前一直用的孕育之数,所以道学炼啥都用七七.四十九天之数。
包括占卜及卦算,也是数用七与八的,而不是周朝及周朝后的卦用数是六与九的。
这就是九宫数阵的九宫为卦基础形式的,1.2.3。4.5.6。7.8.9。叠垒式形式。
从而横卧算年,立竖算时的形成依据。而数用七.八就是横卧,数用六.九就是立竖。
这也是1.4.7准备,2.5.8回家,3.6.9出门走在九宫数数上的应用。即:
7.8.9。
4.5.6。
1.2.3。
而七数的孕育形式,其数图式如现今的科学标志的电子绕原子核运行的图标图示,即四个电子绕行轨道同原子核构成的图案。也就是雌性怀孕的图案。归生养繁殖图形。
七数的繁殖性质,使炼丹等修炼都用七七.四十九天之数了。
而人亡故为重新投胎再生的轮回,从而丧期为7个七天。这就7七的期。是往生去了,并不是死去了,即投胎转世去了。
从而如炼丹一样,用7个七天进行。
只不过世俗化后多用前3七天,从而重用三七烧纸祭拜日了。讲究的5七。完整的才7七了。而真守期的是守墓三年。即中守满三百整数,小守不满五十的四十九。而三百也不满一年,差六十五天。大守三年。
而每七天是亡故人远离人世的距离,即离人世远而距投胎处近了。作七为送其投胎路走完。
实际耗磨掉亲人衰丧的情绪,归心理抚慰术形式之一。
赞议一下,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在农村,老人死后,都是要做七的,一是沿用民间习俗,二是值此悼念亲人,寄托哀思。但青少年或未嫁娶的人,这类人称为“少年亡”,死亡后一般都不做七。
丧俗,南北差异较大,各地风俗又不同,没有所谓的正规做法,或所谓的正宗之说。
做七或烧七,各地叫法不同,都是一个意思。我地区叫法是"做旬或做忌",头七叫头旬或头忌。比较讲究的要做七个七。但近十年八年来,我珠三角地区的人,大多数都简化了,只做三个七,即做三七。
到了为死者做三七那天(即死者死亡后第二十一天)就摆一些酒宴,请亲戚朋友来吃一顿酒宴,以此表示答谢在治丧期间曾经出过钱出过力的人。
另外还搞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牌位安上祖先神台。算作整个治丧期间,守孝期结束,除下孝服(除孝)。从该日后可以走亲访友,可以探丧问病,可以参加别的一切喜宴,再无禁忌了。
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这是农村地方风俗文化,是老辈人传承下来对去世人的缅怀和纪念,是期盼亲人能够一路走好,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好,更是期盼亲人早日投生的一些仪式。
曾经听老人说人去世以后,魂魄可以在人间转悠七七四十九天,有什么牵挂的事情可以在四十九天里看看,或者解决。
从一七开始烧,每一个七子女亲人们都要按照规矩摆供,就是给逝去亲人送饭吃。
一七,是水饺,一七里亲人会包几个素馅水饺,在坟前摆供,碗里盛装三个,然后烧纸钱时把饺子倒进入一起烧掉。
二七,是面条,面条意思是亲人在接近半个月的日子里开始倍加思念亲人了,面条是绑腿的。
三七,三七饽饽圆上圆,这三七上做的饽饽必须是圆形的,在我们这里它叫光头饽饽。
四七,荷包蛋,到了四七,只需要打个鸡蛋水放在碗里,然后还是摆供,焚烧。
五七,五七是大七,是和一周年忌日,三周年忌日并列大的烧七日,这回就要很正规的做大枣饽饽。
六七,六七包子,家里有闺女的,六七上的包子是闺女包的。
七七结束,七七可以做前面所有七里任何一种吃食。
所有的七里,主食是饺子、面条、饽饽等,不仅仅只是这些东西,每个七还要摆供鸡鸭鱼肉,还有水果,最后一律都是往烧的纸钱里样样丢一点。
七个七里,只有五七要伺候宾客,五七摆酒席得摆很多桌,其它七都不算重要,只要最亲的亲人去烧七就可以了。
但是农村有个说辞,就是无论儿女有多孝顺,或者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都不可以所有七都去,必须露一个小的七,据说七七都去的话,会被死去的亲人惦记着,对活人不好。
农村里有亲人去世,七个七都是按套数做的,还有各种纸扎的器具,在我们村里,这些已经被限制了。
说到这人去世后为什么要烧七,不禁想起有人说的: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生与死两件大事,有人说,这人出生后,就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准备死。所以说农村人对于生死这两件事看得比较重,尤其是死。
农村人去世之后,要烧七的习俗据说是源自古代人们对于佛教中六道轮回的说法。阳世的亲人每隔七天为死者烧一个七,共七七四十九天。相传每七天为一限,逝者在阴间寻找生缘,以求再次投胎轮回。七天不行便等下一个期限,待到七七四十九天期满,必能寻到一生处轮回。而阳世亲人则每七天一上坟祭奠,为逝者烧纸送钱,打点盘缠等,以供逝者在阴间花销。所以,这千百年来烧七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我们胶东农村,人一死,便要先烧"倒头包袱″,上面写上逝者的生辰八字及去世时间在院子内焚烧,然后去土地庙"报庙″,算是在土地爷那里点上了卯,报上了阴间的"户口"。然后是第二天晚上"送盘缠",送盘缠的时侯要扎"纸马″,以供逝者路上当脚力使用,三日后出殡下葬。
从逝者去世那天起,每七天为一个七。第一个七称为"头七″,农村人一般按星期计算,如果说逝者是周日去世,那么头七便是下个周的周六。以后的每个七都是周六烧,直到烧完七个七为止。所以七七也叫"遍七",是指都烧遍了的意思。
农村人将头七、三七、五七看得较重,而二七、四七、六七、遍七较淡。而头七、三七、五七中,五七又最为隆重,也要扎纸马等大件在祭祀时焚烧,同时宴请曾经帮过忙处理后事的亲戚朋友及街坊邻居。
农村人认为,逝者在烧头七时尚未离去,所以有一些幼儿能从坟头的茔门处看到逝者。而这逝者头七也能"记人″,他(她)留恋人间的亲人,更惦念前来烧七的每位亲人,而且巴望这些人每个七都能到坟前来。
而农村人有个讲究,每人要留一个七,不能全烧遍了。所以这二七时一般女儿不去,儿子去烧烧完事,而六七则儿子不去,女儿前往。等到遍七烧完,这近期的七才算告一段落。
如果逝者在这七个七当中,有一个七正逢农历初七、十七或二十七,那么这人在阴间的"罪过"就比较重。按农村人有话,叫"天七",亲人便要在这天用白纸做成与逝者年龄相同数量的三角纸旗,烧七时插到死者坟头上,以期抵消逝者的"罪″。
胶东农村除了这前期的七个七以外,还有烧百日、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及生日等要烧。这其中又以三年为最大,也要宴请宾朋。
不论是哪个七,这孝子孝孙都应在坟前磕头施礼。过去讲究三拜九叩,礼数特别繁琐,有时候就是让咱看上几遍,也学不全。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却十分讲究,什么"人三鬼四″都要遵循。不过现今很多地方也都从简了,因为十分懂得人也不是很多了。
等到三周年烧完之后,以后上坟拜土就是清明节及十月一了。
我这边一般烧三个七,或五个七。没有七个七的,一个七的也有,但不多。男挺七烧,女望七烧,即六天就烧。五七必不可少,五七三十五,望儿来救苦。五七阎王最恶。就知道这些。
【烧三七有什么讲究?】
问题一:东北烧三七有什么讲究死者埋葬后,还要进行祭祀。主要有“圆坟”、“烧七”、“烧百日”和“烧周年”等活动。
“圆坟”,在葬后的第三天,主要是亲近的孝子们,穿上孝服,抱上哀杖,抬着祭品,为死者祭奠,在新坟上添土。把纸钱点燃后,大家围着坟墓转三圈,用锨添土拍实。然后跪伏叩拜、上香、奠酒、痛哭,把所有的哀杖齐放于坟前。“烧七”即从死者去世之日起,每七天举行一次焚香烧纸祭祀的礼仪,不一定每七都烧,一般烧“一七”、“三七”、“五七”、“七七”、“十七”,俗话说“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烧七”时,要带上金银箔、香等供品上坟祭祀。“烧七”有时看死者几个儿子,就不烧那“一七”。如有三个儿子,则不烧“三七”。
问题二:给死人烧纸三七烧什么?每个七都不一样么?具体点应该烧什么?烧七时,烧纸没有什么特别要鼎,也没有什么区别。
祭奠亲人,烧七时,包括头七、三七、五七、七七,烧的纸,从种类、数量上没有什么限制,一般都是使用黄色“烧纸”,还可以烧金元宝、银元宝。地点,一般都是到墓地、骨灰寄存处烧纸。时间,在东北,都是在12点中午之前。烧完纸,走时不能回头。通过烧纸祭奠逝者,只要能够表达亲人对逝者的爱戴与思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达到了中国传统习俗的核心目的。
通过对逝者的祭奠,可以增加亲人之间联络,加强感情,促进家庭和睦、团结,推进社会和谐。通过祭奠活动,还可以教育年青一代,尊老、爱老、敬老,形成良好家庭风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良好家风推动社会风气进步与发展。
问题三:人死了什么是烧三七纸人去世后,在三七时去上坟,并烧纸钱、摆设供品的仪式叫烧三七纸。
各地风俗不同,山东、河北三七的讲究是:
1、三七的日子的算法
从安葬日三天圆坟,这圆坟日为头七。然后过七天为二七,再过七天为三七。
2、三七烧纸的讲究
烧三七以儿子为主,主要是烧一些纸钱、冥币,摆设香烛、供品。供品必须为单数,比如三、五样水果、点心。并且每样水果、点心为三个。一般为三七那天的下午,落太阳前。
3、儿女们围在坟前,哭泣哀悼逝者。
问题四:烧三七有什么讲究孝!就够了。礼敬逝者!最主要的就是做功德自己诵经超度逝者往生。所谓因果循环啊!免得受苦!!!阿弥陀佛(敬三声)
问题五:丧葬“三七”有什么规矩?这是一片故事,里面就是丧葬过程。
算是了结了一桩大事:奶奶的三七结束了。舒口气先。
尽管小时候也参加过不少葬礼,但正因为是小时候,记得的是在当时的自己看来非常劲爆的事情。比如说从大瓮里拖出一条剥了皮的长蛇,它还能在瓦楞间扭动,虽然拖这条长蛇出来的意义我忘了。再比如说给死者换衣服,我凭借瘦小的身躯灵活地挤进忙活的大人中,瞪大了双眼看人体构造……还比如说……哎呀,举不出例子来了。看看我这从小就破的记忆力,sigh吧。
这次的丧葬过程体验得比较完整,但也体验得比较疲惫,在不停的折锡箔、磕头、肩膀酸重(飘飘上身?)中度过。
以下,全是乡下的各路丧葬规矩,不包括详细的意义讲解。
初丧
领回尸体后(因为并不是死在家里),换下脏衣服,擦干净身体,换上新衣服,佩戴首饰如戒指耳环之类。盖上干净的被单,脸上必须覆一块方今遮住所有五官。床榻摆放于客厅,众人一一磕头。大门外放有一小碗,碗中清水过半,其上放一双筷子,头朝内朝外已忘。众人折锡箔变元宝,装麻袋无数,乃阴间钱财。折锡箔的方法多种,除元宝外,还需72个荷花亭,挂于床头,意义忘。黄草纸折成买路元宝。
剪麻布,披头上。儿辈腰间扎草绳,扎麻腰带,臂戴黑纱;孙辈只扎麻腰带,头披麻,戴黑纱;旁系同孙辈。麻布、黑纱的尺寸根据辈分有所不同。这是传说中的披麻戴孝。
因是猝死,无法立刻通知到所有亲戚,于是向殡仪馆借了个冰棺,放置一夜。其间,必须有亲儿子们守夜,女眷可以去休息,孙辈也可以。
第二天一早,先伺候好死者吃,然后活者吃,吃前磕头。
出殡,男眷负责抬棺上灵车,女眷负责哭丧。大儿子需凡事带头。抬出客厅前,需撑一把黄阳伞。抬好后,地上以石灰划出一小块地,众人持香正反方向走三圈。灵车开动。其间女眷必须狂哭,媳妇大喊“亲大人”三声,大媳妇带头,否则死者下去之后会被“别人”当小孩子;女儿大喊“亲娘”。
灵车上需有人负责沿途扔买路元宝,以求众神众魂开道。道地的话,一路上还需吹打。
火化回来,需选择另一条路线。骨灰盒在前,花圈在后。踏过火堆,手沾水。
摆放好骨灰盒,继续磕头。旁系将各自的丝绸被面悬挂起来,以表悼念。
下午火烧死者行李,包括两个衣服包裹,一根挑包裹的木条,一张床,一把椅子等。床上的寿衣摆放成人形,口袋中,周围,放满锡箔元宝。烧前先用扫帚赶跑某些东西(野飘飘),以石灰圈地,在东南西北四角各燃烧一小堆锡箔,持香正反方向走三圈。一把火烧。不可回头,照另一条路线打道回府。仍然踏过火堆,手沾水。
头七、二七
直系子孙齐到,磕头,折锡箔。
办丧事
通常做五七,也可以做三七,看小辈方便与否。
做七需宰牲,灵台摆放物有:活鸡,拔剩尾部的毛;活鱼,只去鳞;猪头,不做处理;豆腐皮,据说用来做垫下巴的手绢;面团捏出并蒸熟的猪头、小圆子、手、舌头;糕点水果等等。摆完死者的,还要摆老祖宗的酒盅碗筷。必须在没有鸟鸣的时候摆放灵台(这该起多早!)。其间,仍须有女眷哭丧。
中午、晚上请有来往的亲戚吃豆腐,并收账。
下午,火烧纸扎的房子,船,躺椅、库间、子孙桶,以及各个花圈。初丧烧的是死者自己的东西,做七烧的则是小辈的拜礼。步骤同烧行李,只是多了浇花一项。即使花圈都是绢花,也必须象征性的浇浇花,浇花桶也要烧掉。纸扎的东西里放满锡箔,使死者钱财无忧。
另外,还要放炮仗,出门三支,回家三支,意义不明。
七七,又称“断七”,丧期至此结束。以后只需清明、周年时扫墓祭拜。
真累。好,睡觉。...>>
问题六:烧三七有什么讲究孝!就够了。礼敬逝者!最主要的就是做功德自己诵经超度逝者往生。所谓因果循环啊!免得受苦!!!阿弥陀佛(敬三声)
问题七:人死后三七有什么讲究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按传统的说法,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事实上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有些地方,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穿孝――老人死后,儿孙为表示哀悼’,直系子孙、媳妇,要每人做一孝衫、孝鞋、孝帽、直穿至谢孝日。葬后三日为“祭坟”,七日为“小期”,二十一天为“三期”(也称“三七”),三十五天为“五期”,四十九天为“断七”。百日、亡人生日,孝男孝女上坟祭奠。期年为周年。三年过了才换下孝衣。所谓守孝三年,至此了结。
现代做七比起传统的做法要简单,但很多人还在“大期”日到殡仪馆烧点纸,祭奠一下。
问题八:烧三七、五七什么意思?都有什么讲究?就是种药水要烧到十份之七之五的意思,第一次烧到三七,第二次烧到五七
问题九:老人去世烧三七都准备什么这位知友,老人去世烧三七只是准备纸钱(烧纸)即可,大的祭奠活动应该在五七!
问题十:老人去世三七烧什么问老人们
烧头七女儿不能在场人死后三样东西不能烧相关文章:
-
有一身傲骨,因此受人钦佩的三大星座
狮子座 狮子座有很强的领导能力,狮子座有很强的领导能力,自身能力也非常强,经常能够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他们事业心强,而且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身边也总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他们付...
精彩资讯 2025-07-17 12:15:55 -
2025年1月本月入宅的黄道吉日有哪些 精选入宅良日助你新年顺利如意
2025年1月,是开启新一年的关键时刻。对于许多人来说入宅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它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入宅,不仅能带来好运,还能为新的一年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
精彩资讯 2025-07-17 12:15:54 -
天秤男双子女谁更主动,天秤男双子女在一起会怎么样
本文旨在探讨天秤男和双子女在感情中的表现,从主导性、创意性、开放性和相互关心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两者的异同点和彼此优势,最后得出天秤男和双子女在一起的状态。 1、主导...
精彩资讯 2025-07-17 12:15:53 -
星盘看未来老公颜值,十二星座命盘
本文将为您详细阐述星盘在预测未来老公颜值方面的应用。从大局出发,本文将介绍4个方面,分别为星盘的基础知识、星座元素特征、仪表类型、面容特征,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星盘分析未...
精彩资讯 2025-07-17 12:15:53 -
肝胆相照指什么生肖肝胆相照指什么生肖正确答案
肝胆相照指什么生肖肝胆相照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意指彼此信任,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它在命理学中也有一定的涵义,可以通过生肖来解读。 在的十二生肖中,有两个生肖与肝胆...
精彩资讯 2025-07-17 12:15:52 -
离婚之后可以在娘家过年吗,离婚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吗
离婚是一件令人痛苦而复杂的事情,与此同时,婚后家庭住址的变动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是过年时是否可以回到自己的娘家。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离婚后...
精彩资讯 2025-07-17 12: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