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碧玉年华 女子16岁叫什么

碧玉年华 女子16岁叫什么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3-01-11 21:09:10

古代岁数满16岁,被称为破瓜之年,又称为碧玉年华、瓜字初分、风信之年,多用于女子。

【碧玉年华是几岁】

破瓜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因“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二个八字,二八一十六,故当时人以破瓜表示女子芳龄。

第二层:女子初次与人xingjiao ,无关乎岁数。《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

第三层:《赠张洎诗》中所谓:「功成当在瓜破年。」所以指的是六十四岁,是依全诗内容而解得。在古时,男子两人轮流戍守一地,而相约每年瓜熟时前往交接。语出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癸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要想知道破瓜二字的含义,三种意思都有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定。不过破瓜用来指男子64岁的用法对比少,现今几乎没有人用了,倒是多用来指女子的16岁。至于为什么破瓜之年也被称为碧玉年华,其实很好理解,女子16岁,小家闺女如出水芙蓉般含蓄而不失典雅,是最美好的年纪,用碧玉年华来代称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关于破瓜之年和碧玉年华的诗句

《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晋人孙绰的《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宋˙汝南王˙碧玉歌三首之一》: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宋・陆游《无题》诗:“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

《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正当它破瓜初,二八芳年。

唐·范虑《云溪友议·韦皋》:“独东川卢八座送一歌姬,未当破瓜之年亦以玉箫为好。”

古人对岁数的称谓

【0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九龄:为9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通常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 女子16岁叫什么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破瓜:为16岁。

【20岁】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胡涂”之意)。

【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岁数,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从而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往往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岁数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另外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岁数小的为稚。

另外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女子十六岁是什么之年】

十六岁属于碧玉年华,又叫破瓜之年,而且碧玉年华是古时女子年龄称谓。十六岁的青春,绿得那么耀眼;十六岁是个花开的季节,是从懵懂到成熟的时候;对于父母来说,十六岁多了叛逆,少了顺从,对于学习,十六岁更加有了自己的见解。

女子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即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破瓜之年。

第一层:因“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二个八字,二八一十六,故当时人以破瓜表示女子芳龄。

第二层:女子初次与人xingjiao ,无关乎年龄。《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

第三层:《赠张洎诗》中所谓:功成当在瓜破年。所以指的是六十四岁,是依全诗内容而解得。在古时,男子两人轮流戍守一地,而相约每年瓜熟时前往交接。语出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癸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如***竹枝词十二首之一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瓣香我为临川爇,掩面倾听幼妇词。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女子到了16岁叫做什么?】

16岁可以称做“二八年华”。“及笄之年”指的是十五岁的年纪。

1、二八年华[èrbāniánhuá ]十五六岁的好年华。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时代。一般都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黄金年龄。

出处:唐·***《江夏行》:“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翻译:正好见一个卖酒的shaofu ,年方二八,红妆靓然,与夫一同当垆卖酒。

2、及笄之年 [jíjīzhīnián]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翻译:女子十五岁就到了成亲的年纪。

近义词

豆蔻年华

读音:dòukòuniánhuá

意思: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出处: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翻译: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