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闰月怎么算的
每年的闰月是农历历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详细讲了每年闰月的算法,给看本文的人提供了更彻底的了解...
一、太阳跟月亮运行的规律
太阳与月亮是传统农历历法的主要依据,而闰月的计算跟它们的运行轨迹密切相关。
太阳以恒定的速度绕地球运转,但月亮的运动轨迹并不规律,有鉴于此需要例外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每年的闰月.1、太阳运动的规律:太阳绕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2422天,这个周期称为回归年,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回归年中还在那里两个非常清楚的分界点,等于冬至与夏至。冬至时,太阳球面上的点达到在地球赤道上的最南端,夏至时则是最北端。
2、月亮运动的规律:月亮绕地球运行,经历一个月相周期,约为29.53天...但月亮的轨道和地球的公转不同步,造成实际上每轮月相周期的长度并不相同!
二、农历历法的基本原理
即便是同一个月份,每年的月相周期也不完全相同。农历历法是根据太阳、月亮运行的规律制定的.
每年的年初是春分点,将365天分为24个节气与12个月,一个月的长短根据月亮的实际运动轨迹来确定。出于月亮的周期不整,结果是农历历法也存在着误差!
为了弥补这些误差,的定期加上闰月。1、农历月份的计算:农历月份与太阳公转周年具有关联,在同时也与月球运动周期有关。
每个月的初一与太阳进入12个黄经点相应,刚好一年有12个主月,所有的...都主月的天数则根据月亮的实际运动轨迹确定。
平均来看,一个农历月的长度约为29.5天。2、闰月的计算:闰月是为了纠正农历历法中因月相周期不整而产生的误差...
当农历年份中,某些月份的总天数不足或超过主月的规定天数时,便会在这一年添加一个闰月,为24节气与13个月份。
闰月的长短根据当年的月相周期来计算...闰月的添加规则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轨迹来计算的,所以每年闰月的情况也不一样...

三、闰月的算法
每年闰月的计算包括两个方面:1)计算当年的太阳相关参数;
2)根据月亮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比每年各月的天数,确定会不会需要闰月...总体来说,闰月的算法行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计算大余数:首先要计算两个日期之间所夹的阳历天数,然后用这个天数除以30的一个余数r1,再用这个余数r1加1除以13的到另一个余数r2。
最后再将余数r2加上1,即可的到大余数。如果这个大余数在1-12之间,则说明今年有闰月,而具体添加的月份则取决于其他计算参数...
2、确定闰月的位置:在确定了闰年后,还必须根据每一个月的天数来计算闰月的位置。具体来说,需要根据每月阳历的日期求出当月的第1天到该月初一阳历天数的和,记为S1,也的计算当前农历月份的天数,记为M。
如果M+S1 > 365, 则需要在该年的12月补齐一个月,即加一个闰月,而闰月的位置就是这个月。否则,的连续向后推算,直到找到第一个不满足M+S1 < 365的闰月。
3、确定闰月的长度:找到闰月的位置后,还必须确定闰月的长度。闰月的长度取决于下一年正常的农历年份中闰月的长度。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如果下一年没有闰月,则本年闰月与其他月份一样长,等于这个月的规定天数...设若下一年有闰月,则闰月设置为正月,这样所有的月份就有需要向后推迟一个月,而闰月则取代正月。
四、关系到闰月的因素
每年闰月的出现时间与位置并不固定,不但太阳、月亮运行效应,在同时还一些其他因素影响。
下面从三个因素来说明闰月计算的影响。1、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变化,打个比方日食、月食、昼夜长短不同等,会对太阳进入黄经点的时间产生作用,从而波及农历历法的计算。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打个比方洪涝、旱灾、天气异常等,也大概会效应农历历法的计算结果.3、zhengzhi因素:在历史上,zhengzhi因素也曾波及到农历历法的计算...
五、
比如,当一个朝代灭亡,另一个朝代建立时,往往会重新制定历法,而历法的计算方法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闰月作为传统农历历法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其计算方法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体系.
太阳与月亮的运动轨迹是农历历法计算的主要依据,闰月的添加取决于多种参数的略微计算。但由于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闰月的出现时间跟位置并不固定,需要不断进行修正同纠正。
为了保持闰月的准确性,不少专家一直在研究新的计算方法同技术,比如利用天文观测、数学模型、机器学习等技术。
以后也将有更多的研究者加入到闰月研究的行列中来,以提高闰月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增缘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