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收残暑,清风称晚霞是什么意思
白露收残暑,清风称晚霞,描绘出了秋天的美妙景象。白露代表着天气转凉,收残暑则是夏日的残余,清风称晚霞更是秋天的精华。这句诗句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也意味着人们的心境在这个季节也有所变化。文章从五个方面对这句诗做了详细的阐述:气象、自然环境、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情感、文学意义。
气象
白露是秋季的第十五个节气,一般出现在阳历的9月7日或8日。这一节气代表着气温开始逐渐转凉,天气也开始干燥,晨晚时分会出现一种白色的露水,因此得名为白露。而收残暑则是夏日的残渣,暑气仍在,但也逐渐减弱。清风则是秋季的特色,代表着空气的清新。晚霞则在晚上出现的红色天空,代表着这个季节的美丽景色。白露收残暑,清风称晚霞,则是对秋季天气的生动形容。
例如,在这个季节,早晚温差大,夜晚温度也逐渐变低,我们需要注意保暖。同时,也要注意保湿,空气的干燥会对人们的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而在气象方面,白露收残暑,清风称晚霞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例如《庐山谣》“白露霜华秋夜月,清风明月境中处”。这个诗句通过“白露”和“秋夜月”来表达秋季的气象特点,同时通过“清风明月”形容夜晚的景色。
自然环境
白露收残暑,清风称晚霞是描述秋季自然环境的诗句。在季节转变的时候,自然界的色彩和声音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白露的季节,落叶开始慢慢地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的颜色也逐渐变黄。清晨时分,大地上会出现一层雾气,树叶上也会出现水珠。而晚霞,则是在夕阳的照射下,天和云彩出现了红色和金色的变化。这一切都构成了秋季自然界的美丽景色。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沈从文描绘了秋季自然界的景色:“九月的***,田径和沟渠在向茫茫地平线上延伸。向晚,白露落在旁边的稻草上,稻草上的雾气渐渐消散,整个天地都被红阳映照着。那时候的金色,那时候的灰色,那时候的绿色,那时候的红色,都是正确而又艳丽的。”沈从文通过描写***、稻草和日落,来再现秋季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象。
人们的生活
白露收残暑,清风称晚霞这句诗还揭示了人们生活的变化。在白露的季节,收割的季节也逐渐开始。人们开始收割大豆、玉米等作物。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腌制蔬菜的季节,例如酸菜等。这些食品可以储存起来,供人们在冬季食用。在华北地区,白露则是民间“秋捷节”的起始日,人们为这个节日特别准备各种美食,如葫芦糖、艾蒿糕、百果饼等。
此外,在这个季节,人们还需注意身体保健。例如,天气较晴朗时,白天晒太阳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还可以根据温度变化,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和饮食习惯。
人们的情感
白露收残暑,清风称晚霞这个诗句,也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夏天的炎热激起了人们的热情,而秋天的到来则意味着年岁渐长,人们的情感渐渐从热烈变得稳重。在这个季节,人们开始想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开始思考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方向。同时也是人们坚持自我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季节。
例如,诗人陆游曾写下“已经白头翁,无禄復无躬;膝下有younü,衣食在他乡。白露入愁肠,清秋思故乡;山河留春色,留取便风光。”这首诗借白露和清风两个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念。
文学意义
最后,白露收残暑,清风称晚霞这句诗句还有着浓厚的文学意义。这一诗句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描绘四个自然元素(白露、残暑、清风、晚霞),表现了秋季的特点。这个诗句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更是白乐易以诗意表现对于秋天景象的一种调和观察和感受。
例如,在唐代诗歌中,白露、霜、菊花等元素被广泛运用。杜甫在《八阵图》中写到“白露横江静,荷花欲滴鸟声稀”;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些在诗歌中出现的元素,成为了诗歌手法的一种借助,被后人传唱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