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宗世林为人

宗世林为人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4-03-05 10:17:25

宗姓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我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那么,历史上宗姓的名人有哪些?姓氏发展到今天,李姓已经是我们**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姓氏了,从而也能发现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确实更容易碰到李姓的人。了解更多百家姓的相关内容知识,尽在水墨网百家姓专题。

【历史上宗姓的名人有哪些?】

宗姓介绍

宗姓源出多头,先秦时期宗姓已在今河南南阳、安徽庐江、四川渠县、河南淮阳、淇县以及山东淄博、滨州一带落籍,如今,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江西、河北等地多此姓。

历史上宗姓的名人有哪些?

宗 鲁:按左传,鲁为西周卫国公孟骖乘,卫国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一带)。

宗 楼:按左传,楼为东周齐国将下军。齐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

宗伯凤:按汉书王莽传,宗伯凤先明礼为少府,后为仆射。【姓宗伯,名凤,字君房】。

宗 宣:按汉书王莽传,宗宣为太史令。【晋伯宗之后,见宋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

宗 佻(tiao):宗佻为骠骑大将军,颍阴王,南阳安众人。刘秀在宛城的故交,参加昆阳大战了,是昆阳十三骑之一。使一口凤鸣刀,相传是用古时铸造干将、莫邪剑留下的一块寒铁锻成。宗佻为人敦厚、学识不多,但刀术精、功夫极深,可惜在昆阳突围时痛失一只胳臂。

宗 广:相传是宗佻之弟,南阳安众人,光武时任尚书令。

宗 绀(gan):梁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东汉天文学家。初任蒙县公乘,善星历,因成功预测出日食发生的时间而迁为待诏。其孙宗诚亦能成功预测出日食发生的时间,并指出官历之误,官至舍人。

其孙宗整,宗诚之兄也善星历。

宗 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父伯,东汉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

先后任上蔡令、九江太守;永平元年,迁东海相。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后任司隶校尉、河内太守。建初元年,卒于家。【广韵:宗姓,周卿宗伯之後,出南阳】

宗 资:字叔都,南阳安众人也。家代为汉将相名臣。

祖父均,自有传。资少在京师,学孟氏易、欧阳尚书。举孝廉,拜议郎,补御史中丞、汝南太守。署范滂为功曹,委任政事,推功于滂,不伐其美。任善之名,闻于海内”也。

宗 慈:按后汉书宗慈传,慈字孝初,安众人,东汉修武令,因太守多取贿赂,遂弃官去拜议郎。道疾,卒南阳,群士皆重其义行。

宗世林:楚国先贤传曰:「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父资,有美誉。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不群,徵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

魏武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猥积,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帝後为司空,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帝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敕文帝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武帝平冀州,从至邺,陈群等皆为之拜。

帝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文帝徵为直谏大夫。明帝欲引以为相,以老固辞。

」程炎震云:“御览三十七引宋躬孝子传曰:‘宗承字世林,父资丧,葬旧茔,负土作坟,不役僮仆。一夕闲土壤高五尺,松竹生焉。’魏志十荀攸传注引汉末名士录曰:‘袁术与南阳宗承会于阙下,术发怒曰: “何伯求凶德也,吾当杀之!”承曰:“何生英俊之士,足下善遇之,使延令名于天下。

” 术乃止。’

宗 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

建兴初,丞相诸葛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

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於邓芝、费祎。迁为侍中,徙尚书。延熙十年,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

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预复东聘吴,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遗预大珠一斛,吴历曰:预临别,谓孙权曰:“蜀土僻小,虽云邻国,东西相赖,吴不可无蜀,蜀不可无吴,君臣凭恃,唯陛下重垂神虑。”又自说“年老多病,恐不复得奉圣颜”。乃还。

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景耀元年,以疾徵还成都。后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朝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

预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遂不往。 咸熙元年春,预内徙洛阳,道病卒。

宗 炳(375—443):字少文。南朝宋南阳郡涅阳(今南阳)人。

少聪颖。东晋末至南朝宋时,屡征其为官,均不就。长于琴书,尤喜书画,精于言理。曾游名山大川,遂画所游山水名胜。著有《明佛论》和《画山水序》。为南朝宋时杰出的书画家。

宗 悫:南宋南阳郡涅阳人,字元干(西元?-465年)。少时,叔父宗炳问其志愿,答曰:"原乘长风破万里浪。"历封镇武将军、左卫将军。管至豫州刺史,封洮阳侯。

宗 夬:梁朝尚书,字明扬,南阳涅阳人也,世居江陵。祖炳,父繁,西中郎谘议参军。夬少勤学,有局干。弱冠,举郢州秀才,历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中兴初,迁御史中丞,以父忧去职。

起为冠军将军、卫军长史。天监元年,迁征虏长史、东海太守,将军如故。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是冬,迁五兵尚书,参掌大选。三年,卒,时年四十九。子曜卿嗣。

宗 测:南朝齐艺术家,字敬微,炳之孙也,代居江陵。性善书画。传其祖业,隐庐山。画阮籍遇孙登于行障上,坐卧对之。

又永业寺佛影台。皆称臻绝。尝游衡山七岭著《衡山记》。

宗 懔:南阳人,梁吏部尚书,梁亡入周,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着《荆楚岁时记》,今存于世。

宗元饶:南朝陈吏部尚书,南郡江陵人也。

少好学,以孝闻。仕梁为征南府外兵参军。及司徒王僧辩幕府初建,元饶与沛国刘师知同为主簿。陈武帝受禅,稍迁廷尉卿、尚书左丞。元饶性公平,善持法,谙晓故事,明练政体,吏有犯法,政不便时,及于名教不足者,随事纠正,多所裨益。迁南康内史,以秩米三千馀斛助人租课,存问高年,拯救乏绝,百姓甚赖焉。

以课最入朝,诏加散骑常侍。后为吏部尚书,卒。

宗 连:隋代长安人。仕周官三原令,家产千金,有小女慧而有色,欲求贤婿。

时赵元淑有才,不拘小节。宗连以女妻之,给奴婢二十,马十余匹及布匹金银珠玩。元淑后因功封葛公。

宗政辩:唐代少监。

宗楚客:唐朝宰相,字叔敖,武后从姊子,及进士第,累迁户部侍郎。其先南阳人。曾祖丕,后梁南弘农太守,梁亡入隋,居河东之汾阴,故为蒲州人。

父岌,仕魏王泰府,与谢偃等撰《括地志》。

宗世林为人

宗 泽(1060—1128),字汝霖,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社会科学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父亲宗舜卿。靖康元年任河北义兵都督总管,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军,临终时,还三呼"渡河"。

宗 臣(1525~1560):字方城,明代名宦,嘉靖进士,江苏兴化人。

历官福建参政、提学副使。曾率领福建军民抗击倭寇,病逝于任上。文章与李樊龙、王世贞相切磨,为嘉靖七子。

宗元鼎:字定九,江都人。清代书画家,七岁咏梅,远近传诵其句。堂有古梅一株,人谓之“宗郎梅”。性狷而孝,釜甑屡空,未尝以贫告人。康熙初,贡太学,铨注州同知。未仕卒。

擅画山水,工诗。有《芙蓉新柳堂集》。元鼎与从弟元豫、观,从子之瑾、之瑜皆工诗,有“广陵五宗”之目。

宗稷辰(1792~1867):清书法家,字迪甫(一作涤甫),号涤楼,浙江会稽人。

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官内阁中书。累至山东运河道,以疾告归。年甫三十,历主湖南、群玉、濂溪、虎溪书院。归后,主戢山书院,成就甚众。稷辰著有《躬耻斋文钞》二十四卷,诗钞二十八卷,及《四书体味录》,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宗白华(1897—1986):原名之木魁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

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我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我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 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

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 、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我国哲 学学会理事。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老师”。著有《宗自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宗自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宗世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宗世林是一个耿直、不畏权势、不事谄媚,与人交往坚持原则不动摇的人。宗世林,名承,字世林,东汉末年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后汉书》、《三国志》没有他的传,但在《世说新语·方正》有一段故事。

原文: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

”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译文:

宗世林是东汉末年南阳人,与曹操同一时代,但瞧不起曹操的为人,不愿和他交往。等到曹操官至司空,总揽了朝政大权,对他说:“现在我们可以交往了吧?”他拒绝说:“我和松柏一样,意志不会改变。

”就因为世林冒犯了曹操,故被冷落,官位一直不高,与他的德行极不相称。曹丕兄弟每次登门拜访,都跪拜在他坐榻下,行晚辈礼,受到极大的尊敬。

宗世林的“松柏之志”需要的是对自己心灵殿堂的不断装裱、对精神之树的细心浇灌。

名利的勾引、生存的忧惧、外在之“场”的催化,都可能让人怀疑、动摇,产生“我还有必要坚持下去吗”的天问。无论如何不能让眼睛聚焦于现实的物质勾引、让精神戴上沉重的名利之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