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重阳节是干嘛的日子 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是干嘛的日子 有什么习俗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4-06-24 16:17:3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是王维在重阳节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说明诗人针对亲人的想念,成就千古名句,那么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呢?是用来干嘛的呢?小编整理了一下。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是干什么的】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庆祝重阳节通常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为吉祥之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地列入首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至今,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举行敬老宴,感恩敬老。登高秋游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要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起源荒诞,随着岁月的流逝,信仰崇拜的色彩已逐渐淡薄,登高已不再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气爽、山青云淡的时节。此时登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如今有许多地方都在这期间举行登山会。

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是干嘛的日子 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要吃重阳糕

重阳节要吃重阳糕,这是一种以米粉、豆粉为原料,外加栗子、杏仁等作为馅,制成的糕点。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要赏菊、饮菊花酒

每年的重阳节恰逢是菊花盛开的金秋,诗人陶渊明以爱菊、诗酒出名。

于是,后人效仿他并召集文人雅士赏菊、宴饮畅谈,故重阳赏菊、品酒的风俗由此而来……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要插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从而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写的在佳节会让人们更加思念亲戚朋友,古人没有这么方便的工具所以他们朋友的交流有限,而我们现在手机电话这么方便,在节日为亲人朋友送上一句问候吧。

为您推荐:

九九重阳节祝福词 愿好运伴你如影随形

感恩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感恩节的故事

公司感恩节活动方案 感恩生活的美好

感恩节做什么活动 哪些活动能吸引人

【我国传统民俗有哪些】

我国传统民俗有赛龙舟、猜灯谜、贴春联、踩高跷、舞狮等。

1、赛龙舟: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2、猜灯谜: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我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3、贴春联: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好漂亮的红春联,辞旧迎新,增加节日的气氛。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4、踩高跷:俗称缚柴脚,在特殊节日中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

5、舞狮: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我国的习俗有哪些?】

1、喜庆春节

春节:便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如贴春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祭祖等。除夕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派发“压岁钱”,然后“守岁”,迎接新年到来。

在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2、元宵节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端午节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4、中秋节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5、七夕节

在广西一些地方有七夕储水的习俗,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

人们在七夕这天早晨都要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家里如有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们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长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