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阿昌族的风俗 阿昌族民风民俗介绍

阿昌族的风俗 阿昌族民风民俗介绍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4-06-27 14:17:26

阿昌族人对待客人都是非常热情的,当地人的热情好客是非常出名的。当地人针对尊老爱幼是非常讲究的,这些也是当地的特色传统。那么阿昌族的习俗文化,你都知道哪些呢?有特点呢?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阿昌族习俗】

阿昌族当地有待客的时候劝饭的风俗,这个无论是喝酒还是喝茶,都是忌讳客人拒绝的。假如是当地人非常热情的双手捧碗,这个时候是禁忌客人拒绝的,是非常不礼貌的。

可以适当的恭维的接受,表达敬意。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

阿昌族是我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分布。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陵县也有部分居祝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裤脚短而宽。

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

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男子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更显得英俊而潇洒。妇女的服饰有岁数和婚否之别。

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梁河地区的少女也喜欢穿筒裙。已婚妇女通常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每逢外出赶集、做客或喜庆节日,妇女们都要精心打扮一番。

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花手镯,挂上银项圈,在胸前的纽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此时的阿昌族妇女,全身银光闪闪,风采万千。

当你走进阿昌族山寨,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不仅美观,而且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直、心灵纯洁的标志。

小结:阿昌族是都是生活在云南地区,当地人个性都非常淳朴,非常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当地人平时的穿着都对比的简洁,比如黑色、蓝色、白色,这些为主要的色调,男子赶集或许是赴会的时候会戴一个挎包和阿昌刀。

相关推荐:

阿昌族婚俗 阿昌族有哪些有趣的风俗?

阿昌族民族服饰 阿昌族服饰有哪些特色?

阿昌族的民俗 阿昌族民风民俗简介

阿昌族舞蹈 阿昌族舞蹈有哪些特色?

【阿昌族的传统风俗】

阿昌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如下:

1、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阿露窝罗节”。它是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将原梁河地区阿昌族纪念传说中的人类始祖遮帕麻与遮米麻的民族宗教节日“窝罗节”与陇川户腊撒一带阿昌族传统的小乘佛教“会街节”统一起来的节日,“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3月20日—21日举行。

2、好客的特征又体现在“以酒待客”上。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有贵宾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阿昌族无论是亲戚、邻居、朋友大家经常往来,谁家办红白喜事、建房盖屋,大家都主动前去帮忙。

3、阿昌族一般行土葬。在信仰佛教的地区,人死后,先请佛爷念经,然后择吉日出殡。也有接气、报丧、停灵祭奠等习俗。出殡时,由佛爷用一条长约三、四丈的布系于棺木之上,手牵布幅走在前面,以示由老佛爷领路,让死者平安到达“天国”。棺木抬出门时,死者妻室儿女跪在两旁,棺木要从他们头上抬过,表示“搭桥”给死者过河。每个村寨均有公共墓地。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阿昌族的风俗 阿昌族民风民俗介绍

阿昌族的习俗如下

节日

阿昌族各地节日众多。从阿昌族的民族节日里可看到受汉、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响。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这些节日与小乘佛教信仰有关。

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3月20日—21日举行,节日标志为青龙、白象。从1994年3月20日开始,每届节期,各地阿昌族欢庆节日,各村寨、各支系互派代表,共祝佳节。

礼节

好客的特征又体现在“以酒待客”上。

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有贵宾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生活用品。

婚姻

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实行幼子继承制,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过去,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每至傍晚,青年小伙子到喜爱的姑娘家附近或竹丛里,用葫芦笙吹奏悦耳动听的曲调,逗引姑娘。

有些地区则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在火堆旁,互相对唱情歌,往往通宵达旦,称为“串姑娘”。但婚姻缔结却要由父母包办,由此造成了“领婚”(青年男女私定终身,遭女方父母反对,姑娘跟心上人私奔)、“抢婚”现象及青年男女在婚姻方面的苦恼。

新我国成立以来,这种婚姻习俗已逐步被人们认识到弊端而不再提倡。

丧葬

阿昌族一般行土葬。

在信仰佛教的地区,人死后,先请佛爷念经,然后择吉日出殡。也有接气、报丧、停灵祭奠等习俗。

出殡时,由佛爷用一条长约三、四丈的布系于棺木之上,手牵布幅走在前面,以示由老佛爷领路,让死者平安到达“天国”。棺木抬出门时,死者妻室儿女跪在两旁,棺木要从他们头上抬过,表示“搭桥”给死者过河。每个村寨均有公共墓地。

梁河阿昌族老人去世时,过去要用火枪对天鸣放,现在改为放鞭炮,向大家报丧。

还要请“活袍”(经师)主持祭奠。葬礼中最悲切的场面是唱孝歌,催人泪下,以情感人。

非正常死亡者实行“火葬”。

下一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