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佛家用语详解-解读圆寂是什么意思 佛家用语详解:解读圆寂是什么意思

佛家用语详解-解读圆寂是什么意思 佛家用语详解:解读圆寂是什么意思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4-09-13

说起佛教大家都知道佛教起源同印度、在秦朝时期就流传到了我国 - 作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 他们注重人类的心灵同道德的觉悟跟进步。

相信大家理应都有在电视上见过哪哪何事高僧圆寂说不定电视上也不少见~那么在中圆寂是啥意思呢?下面就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佛家用语详解:解读圆寂是啥意思】

在佛教看来,万物因缘而生,因缘而灭,身体形骸都为梦幻泡影,逝去的人是不有需要将其存留在世间的...

为什么九华山那些修行圆满的“肉身菩萨”却要将不朽的身体留给世人呢?在九华山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殡葬习俗:凡有僧人圆寂、必将其盘坐装殓于陶缸之中,并在遗体四周添充木炭、柴草等物品 - 密封后放于室外,保存七日...

七日之后、人们将陶缸下面一个预先置留的小孔掏开、引燃缸内的柴草木炭,将遗体火化。也有极少数生前有特别交待的僧人没有火化,他们的缸继续存放下去。

三年完了~当陶缸开启之时 - 有过有这样的奇迹发生:缸内的僧侣竟然颜面如生~肉身不腐。

他们就是被人供奉膜拜的“肉身菩萨”。在佛教看来、人的生命历程就像一个升华自我的阶梯,通过刻苦的修行~在戒律、禅定、智慧各方面达到最高境界,就可突破自己身上的肉体局限~凝结成物质结晶——肉身.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火化的遗骨凝结成一种坚硬的颗粒物质——舍利。佛经记载,舍利有全身和碎身的区别。

而九华肉身则是全身舍利,相比碎身舍利更为难得。九华山上最早展现的肉身~正是今天被人们供奉为地藏菩萨的金乔觉...

传说,他圆寂后三年依然颜面如生、骨节能发出金锁般的声音,人们将之供奉在三层石塔中 - 不料~那里在夜间竟能发出“神光异彩”~这就是后来人们称之为“神光岭”的地方。

九华山的摩天岭~第一位肉身菩萨就供奉在这高山之巅...

百岁宫,一座有600年历史的古寺...

这位就是“百岁菩萨” - 一位曾活了126岁的老僧。明代的崇祯皇帝正是他的精神感动,才下圣旨钦赐建造了这座寺院.

关于这位肉身菩萨,九华山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说起佛教大家都知道佛教起源与印度~在秦朝时期就流传到了我国,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他们注重人类的心灵与道德的觉悟与进步。

相信大家得都有在电视上见过哪哪什么东西高僧圆寂或者电视上也不少见,那么在佛学入门中圆寂是啥意思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佛教看来 - 万物因缘而生 - 因缘而灭、身体形骸皆为梦幻泡影,逝去的人是不需要将其存留在世间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九华山那些修行圆满的“肉身菩萨”却要将不朽的身体留给世人呢?

在九华山中 - 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殡葬习俗:凡有僧人圆寂,必将其盘坐装殓于陶缸...内,并在遗体四周添充木炭、柴草等物品、密封后放于室外 - 保存七日!

七日完了、人们将陶缸下面一个预先置留的小孔掏开,引燃缸内的柴草木炭 - 将遗体火化。

也有极少数生前有非常交待的僧人没有火化,他们的缸继续存放下去。

三年之后,当陶缸开启之时,那时候有这样的奇迹发生:缸内的僧侣怎么也没想到颜面如生,肉身不腐。

他们就是被人供奉膜拜的“肉身菩萨”。

在佛教看来 - 人的生命历程就像一个升华自我的阶梯,通过刻苦的修行、在戒律、禅定、智慧各方面达到最高境界~就可能突破自身的肉体局限,凝结成物质结晶——肉身.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火化的遗骨凝结成一种坚硬的颗粒物质——舍利.

佛经记载~舍利有全身与碎身的区别.

而九华肉身则是全身舍利 - 相比碎身舍利更为难得。九华山上最早出现的肉身,正是今天被人们供奉为地藏菩萨的金乔觉!

传说、他圆寂后三年依然颜面如生,骨节能发出金锁般的声音、人们将之供奉在三层石塔中 - 不料 - 那块儿在夜间竟能发出“神光异彩”、这就是后来人们称之为“神光岭”的地方。

九华山的摩天岭,第一位肉身菩萨就供奉在这高山之巅。

百岁宫~一座有600年历史的古寺.

这位就是“百岁菩萨”,一位曾活了126岁的老僧!明代的崇祯皇帝正是他的精神感动 - 才下圣旨钦赐建造了这座寺院!

关于这位肉身菩萨~九华山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健康的跟尚想圆寂就能狠快死翘翘么】

Dear云茬水中飘

首要的是对您开版讨论此类议题表示尊重,您应该也想知道一些关於生死的答案?

这事儿说来话长,

2500多年前 - 孔夫子也曾经以『未知生、焉知死?!』来回答子路相关的提问?

孔子答这句话自古以来有多方解读 - 此先略过 - 大概可以先尝试赏析您的题目?

.

健康的与还-「健康」一词 - 一般可分为身体硬朗与心理健康两解?!

有人身心都狠健全;有人身体健康但心理不正常,有人身体四大不调但心理状态狠健康...说某人健康不健康 - 有时难以周全.

但若论到修行人的健康,则似乎不能以一般浮泛的医学角度来看待!

以佛家修行人而言 - 所谓健康、应从表现在外显的威仪行不行庄严(譬如佛有32相80种好)跟内在的观行工夫深浅(例如小乘人修四圣谛、缘觉乘修十二因缘、大乘菩萨道修六度万行)两种特徵上来观察?!

第一从外表上看 - 释迦牟尼佛与高僧(如蕅益祖师、虚云老与尚且)古德(如维摩颉居士)都曾以身体示疾(表现出生病的样子)来教化众生 - 但这是一种教化众生方法的示现,不影响其佛法高妙与度众生的悲心。

意思是如死亡的状态也狠多种~如前面elmusic前辈所说,许多古德都表演出生死自在的工夫~有站着走的(这叫立化)、坐着走的(这叫坐化)、倒立着走的,还有能从身上出三昧真火自焚而死的,时节因缘成熟了 - 他们就非常自在的圆寂了。

说实话,当然世间凡夫僧、原因在于王难(社会科学迫害)、车祸、水火刀兵、生病而死的也不少...

易言之 - 一位跟尚有没有健康,吾人至多看到外表会不会有病态病徵 - 实际上除非是专科医师、也狠难论断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

第二从内在修为工夫来看~原则上我们不能以管窥天、以凡测圣!出家人的修为怎么样、工夫怎样做、境界若何,得有真修实证的高人才能道得...

我们在家人根本不能、也不应置喙一辞...如有人说某僧证量狠高、某尼佛法高妙 - 这大体上是客套虚赞之词。在家人面对僧宝 - 言语体态表现恭敬就是是。

报章杂志偶而见到破戒僧犯事,自有国法寺规伺候~该等当事人修为不清净或可断言,但在家人也应避免随意论断。

又和尚且一词、一般用以指佛教出家男众。本义有吾师的意思,出家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

大智度论卷十三载,佛教出家众~沙弥、沙弥尼出家受戒法,应求二师、一为同尚,一为阿闍梨。与尚为出家师,阿闍黎为授戒师。

我们在家人称出家男众为「师父」、「某(师父名号)师」即可。

称同尚,是佛门出家人称自家教授师。

次论圆寂一词.说真的佛家有「涅盘」一词、旧译灭度、新译圆寂。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也...

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之果德也!

以此而论,至少是证得阿罗汉果的高人~才能说了生脱死、不入轮回。

修为若此~身报仍然在(还活得好好的),为有余依涅盘。若身报亦舍(断气死亡),为无余依涅盘...圆寂是一种修行证果的境界 - 本意没有死亡的意思。

但一般人以贤圣之人(含在家出家)命终舍报 - 说为圆寂。

今日之下~浮滥妄用极造形容词、即一般佛教徒僧尼死亡,也说他圆寂。

此是别话.

版主说的估计就是指出家人死亡吧 - 但说『想圆寂就就能这就死?

?!?!』这个状况狠不简单喔!这说的必须是一种生死自在的境界。您看净土圣贤录,书上说的就狠多。

第一 - 圆寂是靠修行证得的,不是妄想来的.

第二,佛家说死亡是阿赖耶识离身之相...一般人世缘未尽之时,想死也死不了。

许多缠绵病榻多年的人狠想死~但就是会被救活,他心里也好苦.

第三,贤圣之人(含在家出家)如世缘已尽,才会示现死亡。且因其已看破世相,一般说他的死相都狠庄严.

而非随便想死就去死、否则与业深障重自杀之人何异?别忘了「想」这个字是烦恼的一种。

第四 - 说出家人往生为死翘翘确是不宜 - elmusic前辈所说甚是.佛家有三业清净一词、一张嘴巴就能犯四种恶业!

版主引述「佛家云一切都是空相,不能太着相」一点都没错。但佛家也有「宁许著有如须弥山~不许执空如芥子许」的古训。

吾人所作未办、生死未了早先~对任何人还是稍稍注意礼貌较好。

佛家用语详解-解读圆寂是什么意思 佛家用语详解:解读圆寂是什么意思

从前某师有言,见有好言空理、自谓不著相者 - 如许泼他一头大粪,如见天花乱坠、天香扑鼻,或许此人是真有证量...

着不着相,只许拿来印证自己工夫、不是专拿来指责别人著相的...

合上回答版主提问:

第一,发心是因~修证是缘,生理心理健康不健康同弘法护生的事业是果。

出家人的发心与修证 - 吾人根本不知实情 - 妄度其果、了无实益。

第二 - 有修有证的僧尼、若世缘已尽,当然可以安然舍报自在往生。

这不叫想死就死,而是「我生已尽,所作已办,」缘尽入灭,必是庄严往生。

第三、无修无证的凡夫,该怎麼死就怎麼死~该几时死就几时死~一依因缘业力.

不该死时,即使使病痛万分、或为植物人,浑然不觉,亦死不得!自己完全做不了主,一点都不自在。

我是初学,请就教於方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