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指什么
儒家做为我国传统思想的代表,其思想可能说是溶解在我们骨子里的了,而我们也时不时在小说大概电视剧中看到三纲五常这个词语.
那么带大家了解一下~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何事吧。
【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啥】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当社会中的单独个体,为了自己身上的提升跟社会的进步 - 而理应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与德行。
五常的相关介绍

仁: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德”与“恒德”。
要我说啊,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当道德的根本,把“天下归仁”当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接着推及对他人之爱。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跟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尊资为大。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成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
“义”是合宜、应当、必须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与利益。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我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能够说是“礼仪文化”。
“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以...的身份伦理制度与伦理秩序,谓“礼制”;成为待人接物的形式 - 谓“礼节”、“礼仪”;
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 -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
“智”通“知”。我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同内涵...
“智”在知道遵道!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有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大概通达无碍.
信:诚信、信任.
《说文》讲:“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
其实吧,诚信求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
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
董仲舒最先提出了束缚我国劳动人民两千多年的“三纲五常”、“三纲”也就是说“君为臣纲 -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显然是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学说的迈进...
其目的是要把凡是阶级统治秩序化、合理化。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更是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试图让劳动人民心甘情愿的为的主阶级服务、备受压迫而毫无知觉.
他还认为“大一统”是“天的之常经”~是天意~而要实现大一统、起初是思想上的统一,于是凡“不在六艺之科 - 孔子之术者”,都要罢黜.
你猜怎么着?!皇帝受命于天、王侯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所有这些都是天的意志。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提出的“三纲五常”实际上也是实现“大一统”的思想工具!
增缘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