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的故事是谁他的道场在哪里 求龙树菩萨详细资料
龙树菩萨左右在2世纪事出生在南印度。他在中有崇高的地位!加之在人多人认为他说释加牟尼之后,他就作为了佛教中最举足轻重的论师。
他是唯一一个有着“千部论主”美誉的老师 - 你知道他的道场在哪里吗?!一起到本文看吧!
【龙树菩萨的故事是谁】
有一次龙树菩萨在那烂陀寺讲法过后,他发现座中有两位徒众,每次听完法后就从土里走开了~同样这种情形有两三回以后,龙树菩萨就问这两位童子:“你们是从何而来?!
大家可能不知道,”两位童子回答:“大家从龙宫来...
”继续龙树菩萨就他们请出龙宫的大乘经典的心愿,这两位童子回去报告龙王后,龙王说明:“请龙树菩萨亲自来迎请经典吧!
”于是应这个因缘,龙树菩萨就到龙宫去了 - 到了龙宫后龙王就展示了许多大乘经典,再请问尊者:“阿阇黎啊!这些经典你有过看过吗?
”龙树菩萨阅览后回答:“大部份的经典我都没看过,我所看过的经典已经是人间的十倍了,不过来到这个地方没料到大部份的经典是我没见过的.
”龙王藉这因缘告诉龙树菩萨:“说真的玉皇大帝所收藏的经典还比我多了千百倍!”由此可知~我们学法不是只学一点,像掌中这么一点就引以为足、以致四弘誓愿中说:“法门无量誓愿学”!
龙树菩萨在龙宫读了广大经典后,就完全通达一相之法,即是深深趣入无生法忍的实相之中、龙王知道尊者已经证道后就将他送出龙宫。
那时的南印度 - 国王特别邪见而且外道十分兴盛,龙树菩萨为度国王就在他前面拿着幢幡整日来回踱步、这一走竟走了七年~七年过后国王才注意到有这么一个人在这儿晃来晃去!
于是就问:“你是啥人?!”龙树菩萨回答:“我是有一切智慧者。
”国王一听狠惊讶地说:“你竟敢讲这种话!
具备一切智慧之人在我面前?!”龙树菩萨告诉国王:“我也不是随便说一说,假如你要知道我的本事,只要我们辩论一下便可知晓,你尽管考考吧!
不瞒你说,”国王心想:“假如我考赢他,因为我原本就是万人之上的君主,会赢是不足为奇~不过假使说不过他那就有失颜面了……”于是国王绞尽脑汁都还想不出方法~情急之下望着天便问尊者:“眼下天正在做什么东西?!
大家可能不知道~”龙树菩萨回答:“此刻诸天正在和阿修罗打仗!”是不是真的在打仗?实在无从得知,原因在于看不见也没有具体的理由根本无法评断,这时国王就像东西噎在喉咙~既吐不出也吞不下,不知如何下台阶。
于是龙树菩萨就跟国王说:“我不是打高空乱说的,稍等一会我能证实给你看。”说完,就从天上掉下一些刀、枪!
要我说啊,
这时国王又问:“这些兵器要怎样做证明诸天是和阿修罗打仗的?!”龙树菩萨再请国王稍等一下 - 接着天空就掉下阿修罗的耳朵、鼻子……~国王见状非常惊讶,也就由不得不信了 - 原因是外道有一些图样可证明就是如此 - 当时在场有一万大臣 - 这时由于...的原因亲眼目睹此景 - 纷纷拜龙树菩萨为师请求剃度出家做他的弟子,由于那时是外道兴盛的时期,狠多外道团体就非常紧张,便结合起来要跟龙树菩萨辩论,龙树菩萨从容以对。
当有智慧不足者,龙树菩萨只要一开口,对方就哑口无言了,根本就辩不下去、而外道最聪睿者 - 也顶多第二天就被龙树菩萨折服甘拜下风了。
其实吧,此后,国王变成了大、每天要送十车的衣钵送到龙树菩萨居处~可见菩萨所度化者实在是格外之多。固然尊者已证得空性、但由名字的典故便知道菩萨同样是依缘起而安立的 - “龙”是因为在龙宫悟道 - “树”是因为在树下所生,导致龙树为名、不仅如此:龙树菩萨是各位十四代的法藏传人~他的老师是比罗比丘,比罗的上师就是马鸣菩萨是法藏传人第十二代祖师、那么马鸣菩萨的名字又是由何而来呢?!
有一次马鸣菩萨在说法的时候 - 连饿了六天的马、在第七天给它吃食物时~它竟不急着吃,狠注意的在听马鸣菩萨说法且极其入神、更感动的哀鸣落泪,这样得名为“马鸣”、可见空不离缘起、缘起不离空、阿弥陀佛!
【求龙树菩萨详细资料】
龙树菩萨,又称龙猛、是公元三世纪著名的大阿阇梨 - 出生于南印度案达罗王朝的婆罗门家庭!
龙树菩萨自幼聪明,精通四吠陀,天文、地理、图纬秘藏等无不通晓。
龙树菩萨自幼就已名闻一方了。
青少年时,龙树菩萨与他的三个好友一起修学隐身术 - 常夜入王宫,侵凌宫女。后来 - 事情败露了。
龙树的三个好友都被国王所斩。龙树侥幸逃脱.通过这一劫,龙树深深感悟到“欲为苦本”的道理,于是发心出家修行。
出家后,龙树菩萨广习三藏而无厌足,后来到雪山(喜玛拉雅山),遇到一位不知名的老僧,从其处得到了大乘教授 - 但虽知义理 - 却未通达。
后来,龙树菩萨以大乘法义摧破外道邪说.因而龙树菩萨当时心生骄慢,无视出家戒规、自着新衣、静处于一间水晶房中。
其时,有大龙菩萨,见龙树菩萨的情形~心生悲悯,于是引龙树菩萨入龙宫 - 授龙树以无量大乘秘密教授!
要我说啊、于是,龙树终于体悟教理。另龙树自毗罗处得付法藏心传、是为付法藏第十四祖.而龙树菩萨,为使一切众生得正法益,在以前马鸣菩萨广弘大乘的基础上 - 将大乘秘密法义整理成完整系统的大乘修法体系~结果使无量众生都得闻思修行大乘妙法,而入如来正果。
自此,大乘体系正式确立了。龙树菩萨在世弘法时,广造《中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十住毗婆沙论》、《菩提资粮论》等诸大论著 - 有“千部论主”之称。
龙树菩萨参拜南天竺铁塔时、曾以七粒白芥子打开铁塔,进入塔中!在塔中,龙树菩萨有幸见到金刚萨埵显净相、自金刚萨埵处得《金刚顶经》等秘密教授...
以后 - 龙树菩萨勤修密法、即生而成正果。
在南印度 - 龙树菩萨曾使南憍萨罗国王皈依佛教,又使无数外道皈依佛教、从而引起了小乘行者及诸外道的嫉妒。
于是 - 龙树菩萨自行入寂。
【佛教常识--八正道】八正道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不邪谓之正,通达无阻谓之道。
正道者 - 能令众生苦集永尽,达于涅盘寂静的圣贤境界,故八正道亦称八圣道。
一、正见~是正当的见解~世间正见如布施持戒,出世正见谓明达苦集灭道四谛理 - 不为俗见惑见所惑。
二、正思维:一般人所发的思维、多由妄念而起,若修道既见四谛理。即以无漏智慧发动思维,而使真智增长,断除迷惑,而证真性...
三、正语:以正当的言语而修口业,离诸妄语 - 恶口 - 两舌,绮语.得正语,则口业自净...
四、正业:梵行清净 - 不染三毒、谓之正业。我人起心动念 - 无非造业...修道须身不造杀盗淫,口不作欺妄语,意不起贪嗔痴~即谓正业。
五、正命:命谓赖以生活的生计 - 修道者当离五邪命——诈现异相,自说功德,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得供养——而以正当职业谋取生活.
六、正精进:向出世之方,涅盘之道?,努力前进,称正精进。得正精进者,不从事于徒苦身心的苦行、或世俗信仰崇拜 - 及外道不究竟之法!
七、正念:念从心起,心不离道 - 惟念真如实相,或功德相好,故称正念。得正念 - 则与菩提相应 - 心无动失。
八、正定:远离不定,邪定,及有漏禅,以真智入于无漏清净的禅定~谓之正定。
得正定,则能正住于理 - 决定不移.
八正道~又可归纳于戒定慧三无漏学.也就是说正语 - 正业 - 正命~正精进为戒学;正念、正定为定学,正见、正思维~为慧学!
修八正道 - 为灭谛之因、可达于涅盘...
摘录龙树菩萨造《十住毗婆沙论》
行大乘者,佛如是说:「发愿求佛道,重於举三千大千世界.
」汝言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难,久原来是可得;若有易行道 - 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 - 是是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志干之说!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 - 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同样如是:或有勤行精进;
或有以信方便 - 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龙树菩萨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老师名龙树菩萨者。
出南天竺梵志种也...
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在乳哺在...中间...闻诸梵志诵四韦陀典各四万偈。
偈有四十二字.背诵其文而领其义.
弱冠驰名独步诸国。世学艺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以及诸道术无不悉练.
契友三人亦是一时之杰。相与议曰天下义理没问题开神明悟幽旨者...
吾等尽之矣。复欲何以自娱骋情极欲!
最是一生之乐!然诸梵志道士势非王公何由得之。唯有隐身之术斯乐可办。四人相视莫逆於心。
俱至术家求隐身法。
术师念曰。此四梵志擅名一世...草芥群生今以术故屈辱就我。
我若咒法授之。此人才明绝世所不知者唯此贱法.
若得之便去不复可屈。
且与其药使日用而不知。药尽必来求。有机会术屈为我弟子。
各与青药一丸告之曰。
汝於静处用水磨之以涂眼睑。则无有人能见汝形者!龙树菩萨磨药闻气。便尽知药名分数...
多少锱铢无失...
随其气势龙树识之。还语术师此药有七十种。分数多少尽如其方。药师问曰汝何由知.答曰药自有气何以不知。
师即叹伏。
顾斯人者闻之犹难。而况相学。
我之贱术何足惜耶。就是具授。其四人得术隐身自在入王宫中...
宫中美人皆被侵陵百余日。
后宫中人有怀妊者以事白王。王大不悦。此何不祥为怪乃尔。
召诸智臣以谋此事。
有旧老者言凡如此事应有二种。或鬼或术.可以细土置诸门中...令有司守之断诸术者.若是术人足迹自现可以兵除。
若其是鬼则无迹也。鬼可咒除人可刀杀...备法试之见四人迹。
即闭诸门令数百力士。
挥刀空斫斫杀三人。唯有龙树歛身屏气依王头侧。王头侧七尺刀所不至...是时始悟欲为苦本。
厌欲心生发出家愿。
若我得脱。当诣沙门求出家法。既而得出入山诣佛塔出家受戒。
九十日中诵三藏.尽通诸深义。
更求诸经都无得处...
雪山中深远处有佛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经和之。诵受爱乐虽知实义未得通利.
周游诸国更求余经。於阎浮提中遍求不得。
外道论师沙门义宗咸皆摧伏。即起憍慢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涂甚多。
佛经虽妙以理推之故未尽。未尽在...中间可推!而说之以悟后学。於理不违於事无失。
斯有何咎。思此事已。
即欲行之立师教诫更造衣服。今附佛法所别为异。方欲以无所推屈表一切智相!
择日选时!当与诸弟子。受新戒著新衣便欲行之。独在静室水精地房!大龙菩萨见其如此。
惜而愍之也就是说接入海!於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上妙法授之龙树。
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练甚多。其心彻底体得实利。龙知其心而问之曰。

看经遍未。
答言汝诸函中经甚多无量不可尽也。我所看本文的人已十倍阎浮提。龙言如我宫中每一个经典。
诸处此比复不可知.
龙树即得诸经一箱.深刻无生三忍具足。
龙还送出...时南天竺王甚邪见承事外道毁谤正法!
龙树菩萨为化彼故躬持赤幡在王前行。
经历七年王始怪问。此是何人在我前行。答曰我是一切智人.
王闻是已甚大惊愕而问之言...
一切智人旷代不有。汝自言是何以验之...答言欲知智在说王当见问。
王即自念我为智主大论议师。
问之能屈犹不足名!一旦不如此非小事。若其不问便是一屈迟疑良久.
不得已而问之。天今何为耶.龙树言天今与阿修罗战。王闻此言譬如人噎。
既不得吐又不得咽。
欲非其言复无以证之。欲是其事无事可明.
未言之间龙树复言!此非虚论求胜之谈。王小待之须臾有验。
言讫空中便有干戈兵器相系而落。王言干戈矛戟虽是战器...汝何必知是天与阿修罗战。龙树言构之虚言不如校以实事。
言已阿修罗手足指以及耳鼻从空而下!
又令王及臣民婆罗门众。见空中清除两陈相对。王乃稽首伏其法化!
殿上有万婆罗门。都弃束发受成就戒.是时龙树?於南天竺大弘佛教.
摧伏外道广明摩诃衍...
作优波提舍十万偈。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十偈。令摩诃衍教大行於天竺...又造无畏论十万偈!
於无畏中出中论也。
时有婆罗门善知咒术...欲以所能同龙树诤胜告天竺国王。
我能伏此比丘王当验之。王言汝大愚人。
此菩萨者明和日月争光.
智与圣心并照。汝何不逊敢不推敬。婆罗门言。王为智人何不以理验之...
而抑断一切。
王见言至为请龙树。清旦共坐政德殿上。婆罗门后至便於殿前咒作大池。广长清净中有千叶莲华。
自坐其上而诃龙树.
汝在地坐如畜生无异。而欲与我清净华上大德智人抗言论议!尔时龙树亦以咒术化作一六牙白象。
行池水上趣其华坐以鼻缴拔高举掷地.
婆罗门伤腰委顿.归命龙树我不自量毁辱老师...愿哀受我启其愚蒙。
有一小乘法师!
常怀忿嫉!龙树问之言汝乐我久住世不。答言实不愿也。退入闲室经日不出。
弟子破户看之遂蝉蜕而去。去世已来始过百岁。
南天竺诸国。为其立庙敬奉如佛...其母树下生之.
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
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依付法藏经也就是说第十三祖三百余年任持佛法)。
你猜怎么着?龙树菩萨传(终)
【龙树菩萨道场在哪里】
“位于基斯特那(Kist-na)河中游右岸的台状丘陵地,为3世纪时印度境内一王国的首都。
要我说啊~位于现代印度的安得拉地方(AndhraPradesh)的北部!距佛教遗迹阿摩罗婆提(Amaravati)17公里上下有一克里须那河,自此河逆流而上稍后处、其南岸即为龙树山之遗址。
增缘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