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哪一天 指哪几个月
针对二十四节气的测命,还是有些争议,有些人认为是具体某一天,有的则觉得是某一个时间段,关于这类问题我们应该从源头开始了解,才不会误判。下面就与大家以春分这个时节为例,简单分析一下是指什么时候,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春分是哪天直到哪一天】
首先要理解的概念是春分为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某个日期,今年为2021年,这个节气就在3月20日,具体时刻为17:37:19。
这天是农历二月初八星期六。因为它是按照阳历算的,要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的。即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此历法中是基本固定的。
从地理学上我们可知,每个月份其实都有两个节气产生。在我国传统说法中,春季作为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的是立春至立夏期间,而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例如今年就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从而指的就是三月份下旬到四月初,每年会偏差一两天,大家可对照具体年份。
有谚语这么说的:“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讲的就是春分的三个阶段,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天气回暖,人们纷纷出来踏青放风筝。大家也会举办一些祭祀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气,还有通过吃春菜、立蛋、画春牛图等来增添节日气氛。同时也要讲究养生,关注天气预报,因为此时还有持续的冷空气南下,有倒春寒现象,需及时添衣,注意“春捂”保暖,防范抵御病毒的入侵,不宜吃大寒大补的食物,要营养均衡。
【青夏秋冬分别是哪几个月?】
春季指的是农历一月到三月,夏季指的是农历四月到六月,秋季指的是农历七月到九月,冬季则是十月到十二月。一年有四个季节,十二个月,每个季节有三个月,季节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征。
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春季所指的时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立夏的这段时间,农历的一月到三月,公历二月到五月,南半球则是公历九月下旬到十二月下旬。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气候较为多变。
夏季则是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开始的,结束时间是立秋,夏季是农历的四月到六月,公历的五月初到八月初。
而且夏季的显著特征就是气温高,我国地域广阔,跨度大,夏季的气候特征因为地区不同而各不相同。
秋季是公历的八月到十月,农历的七月到九月,秋季降雨量没有夏季多,所以进入秋季之后降雨量和湿度下降,而且农作物会出现萧条成熟的迹象。秋季被认为是收获的季节,而且秋季的气温较夏季而言比较凉爽。
冬季是从立冬开始的,以立春结束。时间是农历的十月到十二月,公历的十一月到二月初。
冬季万物进入休眠状态,而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进入冬季之后气温下降,天气变得寒冷,有的地区会下雪,候鸟也会飞到温暖的地方过冬。
【春夏秋冬是哪几个月?】
一年四季在北半球,春季为3、4、5月份,夏季为6、7、8月份,秋季为9、10、11月份,冬季为12、1、2月份。这是按照气温划分的。
按照月份来划分,春季为1、2、3月份,夏季为4、5、6月份,秋季为7、8、9月份,冬季为10、11、12月份。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
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
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小;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
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