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端午节习俗终极大合集 端午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全国各地端午节习俗终极大合集】
全国各地端午节习俗合集之——端午习俗贯穿老南京日常生活的一整天,分时段进行,不可搞错!
天亮插艾驱赶邪佞,挂“蒲剑”斩妖
端午节天一亮,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要插两棵艾草和两棵草蒲...
艾草能避各种邪佞之气,“蒲剑”是“斩妖剑”。
传说唐代的魏征梦中斩蛟龙,用的就是草蒲剑.
从此以后 - 好些瘟神恶鬼妖魔邪怪、见了草蒲就害怕。家家要在堂屋当门的屋顶上(习惯上在第二路桁条)悬挂一张钟馗画像~用以撵鬼辟邪。
上午挂“艾虎”
房门上挂“艾虎”<,老南京们要在房门特别是新生儿的房门上挂“艾虎”<!
就是用两个空鸡蛋壳粘在一起,蛋壳上粘些毛发~画成虎形~用线系起,下边再系一串用彩纸剪成的“五毒”形象、标记五毒踩在虎的脚下;
或用一个独头蒜系以彩色线,下挂一串“五毒”<,叫“蒜艾虎”;或用刚收割的新麦秸编成古代武士用的六角金瓜形,下垂七缕彩穗,叫“麦秸艾虎”。
这些艾虎挂在房门上,既是节日点缀,又能辟邪.
画符贴门上 - 要用红笔黄纸画些辟鬼符咒贴在门上...
辟鬼符多种多样 - 诸如:用红笔在黄纸上画一个“吉”字。传说人死变为鬼,鬼死变~人怕死鬼亦怕死,把这种符贴在门楣的上方,鬼就不敢进家伤人。
也有的画“五雷镇宅”符贴在门楣的正上方 - 妖魔鬼怪见到这种符,就立遭五雷击顶之灾。
给婴儿戴上“老虎肚兜”,传说真的五毒,见了彩印的花老虎脚下踩着五毒,就会吓跑了,故孩子戴上老虎花肚兜 - 夏天可不受各种禽兽跟毒虫的伤害。
不瞒你说,给孩子挂个香荷包~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好些彩色布做成大椒、茄子、葫芦、菱角、柿子及小逗娘(小布人)等多种造型 - 内装香草,用彩色线穿成串系在荷包下、统称”香荷包“。
端午节把香荷包挂在孩子胸前,能辟邪驱瘴气.也有用彩色绳网袋装一个大蒜与咸鸭蛋,缝在孩子的上肩衣上一可避邪,二可避秽。
【端午节民俗活动有哪些端午节各地民风民俗汇总】
端午节民俗活动有哪一些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要我说啊~
已流传两千多年!史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 - 赛龙舟不独…还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跟集体主义精神...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 - 小巧可爱。
在我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3、悬艾
在端午节 - 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主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 - 称为艾人、艾虎;
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 - 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与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5、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
致使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能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
6、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你猜怎么着?
在我国南方一带 - 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7、拴五色丝线
我国传统文化中,标记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等于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8、打午时水
午时水,等于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
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以致“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带着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尤其香醇,生饮甚至具备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 - 较好补药吃三年”.
9、浸龙舟水
端午前后的强降水、人们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仲夏端午苍龙群星飞升于正南中天。在民间信俗中龙是吉祥之物、与风化雨的主宰,龙飞天,行云布雨.
自然现象上,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广东同广西、福建、海南交汇~往往会出现一直大范围的强降水。
当端午强降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 - 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浸龙舟水是流行于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出于龙舟水寓意吉祥~龙舟水及龙舟滑过的水人们都认为是“大吉水”,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10、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被叫做健人。
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等于艾人的别样形式。
《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
…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 - 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全国各地端午节都有哪一些习俗?
】
1、江南地区
端午节赛龙舟~在我国南方相当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 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史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由此可见、赛龙舟非但…反而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
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在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
2、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3、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 - 传说能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 - 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
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4、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5、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
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6、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
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7、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 - 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全都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说实话~武进有夜龙舟之戏 - 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与...
8、浙江省
桐庐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
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9、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 - 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 - 称之“开眼”...
10、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
宜昌市秭归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纪念屈大夫的活动 - 这一天还有晒水给小孩洗澡的习俗,就是放一盆水中太阳下晒,等水热了给小孩洗澡,据说可以洗去污浊同病魔。
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五月二十五又称“末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11、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
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12、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 - 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
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
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
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
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13、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 - 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
新兴县端午 - 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宝宝起名大全
14、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
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
海南除了与内地雷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 - 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与洗草药澡,还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15、四川省
石柱(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有“出端午佬”的习俗。
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
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上街
。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全都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
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和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
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在绵阳市与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面[和饺子类似,用面皮包馅煮食]的传统~具体由来有待考证...
增缘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