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小乘佛教 什么是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 什么是小乘佛教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5-04-08 08:39:16

许多的修真小说中都能了解许多的佛教文化,其中的修真便是成仙、成佛。大乘便是指修为大乘,小乘却是指修为稍差。那么,在中大乘小乘的区别是什么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看看是否如你所了解的通常呢?!

【信徒须知:佛教大乘小乘的区别】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

在针对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通常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

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大乘是自小乘后兴起的,小乘之所以称为小乘,“乘”类似“轮”,代表交通工具或渡河的工具;“小”顾名思义是小众的意思,小乘佛教更接近原始佛教的思想,他们认为不是人人都能成佛的,只有极少数人、并且需严格按照佛陀教导的人,才可能能到彼岸世界。大乘则不这样认为,大乘把成佛的条件变宽了,而且不会强调要以何种特别指定方式修行。所以原本在印度,大乘并不是主流派系,不过传到我国后,大乘却成为了主流派系。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小乘不把释迦牟尼当神看,这也是为什么说小乘更接近原始佛教,佛教是不承认有神的,这里说的神是相针对其他一神论宗教所描述的“最高、独一、永恒的主宰”;而非那种只是有点法术或超能力的鬼神,简单的说就是承认超自然事件与存在,但不承认有最高权力与不变权利。

【什么是小乘佛教,什么是大乘佛教】

佛祖涅槃后不到一年,佛弟子担心佛说的言语会被以讹传讹,于是发起了第一次结集活动,佛的大弟子迦叶召集500罗汉在七叶窟集中,由阿难负责背诵佛陀所说,其余罗汉予以鉴别认可(“如是我闻”一词就从此产生了)。

与此同时,数万名比丘赶过来也要求参与,被迦叶拒绝了,于是比丘们也效仿罗汉们也另外结集,为了区分,罗汉们的结集就称之为“上座部佛法”;比丘们的结集就称之为“大众部佛法”。由于罗汉们和比丘们的知见不一样,于是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随后500年后,大众部出了一名高人:龙树菩萨,其创立的中观学派独领风骚400年,由于上座部佛教认为人不能修到“佛”的境界,只能修到“阿罗汉”境界,而大众部则贯彻佛开悟时所说“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宗旨,认为上座部最终只能成就自己像一艘小船,而大众部则可以度己度人,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可以成就他人,把自己定义为“大乘佛教”,把上座部佛教定义为“小乘佛教”,自此成为佛教中的两大最主要的流派。

【小乘佛教是什么意思?】

乘”是外来的佛教名词,依照“乘”的梵文原义,即为“运载”“车辆”,或者有“道路”“事业”的意思。

小乘,即小乘佛教,是指大乘佛教产生后对其先前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贬称。先有小乘,即原始、部派佛教;后有大乘。换言之,小乘是大乘发展的前题。小乘的主要经典是《阿含经》等。它产生于古印度的奴隶制社会,大约在公元前6~5世纪左右,相当于我国春秋百家争鸣时期。

按照佛教的说法,所谓小乘,就是小道小业、车小路窄的一类。它只能“度”自己或一少些人,即“自利”;它不能“普度众生”,即“利他”。但是现在所使用“小乘”的说法,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专门名词,它不再含有任何贬意。

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小乘的一些部派向大乘各派发展,最明显的是,小乘的大众派系向大乘的空宗发展;另一是小乘上座部向经量部发展,进而形成大乘法相唯识有宗。

这些发展的地区,一般地说经济比较发达;而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则基本上保持着小乘的主要特点。

现在小乘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属于南传佛教,自称“上座部佛教”,并反对“小乘佛教”的说法。我国三大地区佛教之一的云南傣族等地佛教(简称云南佛教),均属上座部佛教。

从理论上讲,小乘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认有真实的自我,但不否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从实践上讲,小乘佛教徒认为佛祖释迦牟尼佛是最高的,一般世俗之人是达不到他的地位的,教徒即便修行,也只能证得到阿罗汉的果位而已。所以小乘佛教徒关心自身的解脱,追求无我的境界,佛教称为“灰身灭智”。

小乘佛教 什么是小乘佛教

但是,小乘佛教徒也关心世间,主张行善的宗教伦理道德,反对作恶的活动。只是他们更多地认为行善去恶是每个信徒自身所具备的起码素质,毋需别人去多点拨。在具体修持方法上,则注重于持戒修行,有了戒行以后再去修习定,然后取得佛教的智慧,走的是一条渐渐获得觉悟的道路,称作“渐修”。

其实,佛教关于“乘”的说法,本来就是后人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做法,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小乘佛教能够经过2000多年的时间,至今还在世界流传,说明了有其存在的理由。世界本来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每个民族甚至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环境,因此根据具体的情况,才能决定采取什么学说和宗教信仰。小乘佛教所主张的“独善其身”,行善去恶的思想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不能首先把自己管理好,又怎能去教育别人,影响人家呢?如果每个人都“从我做起”,那么整个社会和世界就会减少许多******等犯罪活动,行善去恶是普遍存在、适用于一切社会的道德准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