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吃什么 过小年都有哪些习俗
以前我们交通不便利,物流也不发达,由于生产水平条件的限制,在过年之前我们都要团年货,小年也就由此产生了。由于每个地方过小年的时间不一,从而小年并没有固定的时间,通常集中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过小年就意味着年味开始变浓,人们开始
【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吃什么】
1.农历小年吃什么
小年的吃食有很多,各个地方的表现也不一。首先晋东南地区,这些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地,在小年的这一天,各家各户会炒上一把玉米,民谚中也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这一天,晋东南的人们还喜欢把炒玉米用麦芽糖粘起来,这样吃起来不仅脆脆的还很香甜,是当时很流行的小吃美食,如今也能在晋东南地区看到这样的吃食。
第二,山东鲁西地区则是吃粘糕,粘糕吃起来香甜软糯,粘粘的非常可口。而这一天之所以做粘糕,是因为这天灶王爷会来各家各户视察,并向玉帝汇报各家各户的情况,为了黏住灶王爷的嘴,从而发明了粘糕。当然粘糕也有“年年高”的寓意,是吉庆喜悦的意思。
第三,大多数北方人,在小年这一天也会包饺子,包饺子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贿赂”灶王爷。相传这一天,灶王爷会查看了各家各户的情况后,向玉帝汇报,为了好好的相送灶王爷,加之有“出门饺子、进门面”的说法,饺子就成了北方人小年这一天不可或缺的美食。
第四,在广西武宣、桂萍这一代,小年有做米饼的习俗。因为广西这一代盛产糯米,从而米饼也是由糯米作为原料,并加上花生、芝麻、白糖等,然后做成圆圆的形状,高温蒸煮。不仅吃起来香甜美味,也有“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从而成为广西一代小年的经典小吃。
2.农历小年的习俗
第一,吃糖瓜。小年这一天吃糖瓜,主要还是为了哄灶王爷开心,人们用甜甜的美食,让灶王爷吃了以后,不再说各家的坏话,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和美如意。
第二,大扫除。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大扫除过后还会沐浴更衣,全家人都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第三,剪窗花、贴对联。红红的窗花和对联,都寓意着美好吉祥。窗花可以剪成各种形状,有植物、有动物、也有人物。对联要求张贴的时候,做到有神就贴,有门就贴,所以春节的时候,对联的大小长短不一,张贴的位置也不同。
第四,赶乱婚。所谓赶乱婚就是,这一天人们认为神明都已经上天过年了,百无禁忌,从而,选择娶亲或许定亲等,都不用挑选日子,这样的习俗就是赶乱婚。民谣中也曾说“岁宴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通过民谣,也能想象到赶乱婚的热闹情景。
【过小年有哪些习俗】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 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过小年的各个地方的日期有所不同,北方人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人是腊月二十四。不管怎么样,小年都是大家打扫屋子,辞旧迎新的意思。小年总是会有祭灶这个风俗的。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传统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子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所以祭灶是小年不可或缺的部分。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
一、吃灶糖。灶糖又叫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吃灶糖是民间在每年的小年(农历12月23日)为喜庆的春节拉开了序幕的习俗之一。寓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吃灶糖的寓意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祭灶的时候用糖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让他的嘴封住,上去跟玉帝只能说甜话。虽说有点无奈,但也是人们为了祈求幸福。灶糖的做法很多。我就介绍一种吧。用料:黄米谷子。灶糖调料:蜂蜜(其实老一辈的做法没什么配料)小年吃灶糖做法:把几斤黄米谷子泡透了,注意保温保湿,遮光放好了,让它发芽;四五天后,谷子长出了半寸长的白芽;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这些连汁带水的碎谷子,就是制作灶糖的“酶”。把二十几斤小黄米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得了的那种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后,晾一会儿不烫手了,就把它搓成条状;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冻一夜,因为天气严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来嘎巴脆。这也是小时候甜蜜蜜的梦。
二、打扫家里,也就是扫尘。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 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起源于古代 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 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大家小户准备过年。在祀灶前后至除夕,例有一次卫生大扫除,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均须于此日以扫帚清除干净;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应擦拭一新。每年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跟家人一起大扫除了。一家人一大早就起床稍微吃点就开始忙活忙活一整天,分工合作 协力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这心情既满足又幸福,也感觉到年越来越近了。
三、小年吃饺子。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饺子的做法吧。1.准备好肉末,放上油(油是事先准备好的,炸过的我不喜欢用生油)、盐、酱油、白糖、少许的醋(去肉的醒)、姜粉(也可以是姜末);2.按照一个方向搅拌即可;3.肉拌好后,把切好的韭菜放上,记得先别搅拌,等包的时候再拌,这样不爱出水;4.面和好,放在保鲜袋中醒着,十几分钟后就可以用了;5.面好了,往长了揉,这样有力做剂子6.切好后,立起来,压扁即可;6.把馅放在最中间,然后按照自己的习惯一捏就行了;7.水开了,下饺子,煮上两开就可以吃上美味的饺子了,然后混着辣椒和醋,更添美味。四、洗个干干净净的澡。别说过年要洗澡了,就是平常也得洗的干干净净的呀。过年前洗澡呢也就是为了过年能穿上新衣服,串串亲戚。民间有句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不管怎么样,新的一年,就是要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收获一个干干净净的自己。五、放鞭炮,烧黄纸送灶神。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祭灶果。祭灶果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吃到嘴里都是又甜又粘。祭祀完毕,然后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与纸扎的马一起烧掉,祈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一家平安,“灶君封位口,四季无灾愁”。祭灶果则由家人、主要是小孩分而食之,“吃了祭灶果,脚骨健健过”。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来,即将新购来的灶君神像贴到灶台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点名册,所以家庭成员都要回家过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于全家人。然后放鞭炮,求个吉祥如意的说法。
无论大年小年,都是我们为了祈求幸福美满,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小年和和美美!
【小年有什么传统风俗】
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贴春联等。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