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鄂伦春族的节日鄂伦春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

鄂伦春族的节日鄂伦春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3-01-11

这事儿说来话长,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 - 也是我国的少数名族之一...“鄂伦春”一词有“使用驯鹿的人”跟“山岭上的人”两种含义。

鄂伦春族人流行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神灵。鄂伦春族的节日与风俗习惯非常多 - 一起来领略鄂伦春族的吧! 【鄂伦春族的节日同风俗习惯】 鄂伦春族简介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跟黑河市!

鄂伦春民族有自已的语言,通常通用汉语文!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

新 成立前~鄂伦春族还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内部尚未变成社会分工 - 唯有…才能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

社会生产以集体狩猎为主,采集与捕鱼为辅...五十年代后,在机构的扶持下 - 鄂伦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同工业。

伦春人长期以狩猎生活为主,采集与捕鱼为辅。几乎一切的男子都是优秀的骑手与百发百中的射手,他们对形形色色野兽的习性与生话规律了如指掌,有丰富的狩猎经验...

最早生活在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西从贝加尔湖,东至库页岛的广阔的区、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鄂伦春人中的一部分,从黑龙江以北陆续南迁到大小兴安岭,现分布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南木、黑龙江省十八站,白依那、黑河、逊克、嘉阴等的、人口已达6千余人...

想起来真是,20世纪40年代他们还是一个带有原始公社残余的游猎民族 - 猎获物在部族内平均分配,保存着一些原始社会共同消费与平均分配的习惯,老、弱、伤、残者不但分到一份 - 更何况还要多一些。

这事儿说来话长,此刻他们已经实现了定居的生活,告别了狩猎,成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的保护者。鄂伦春人心灵手巧 - 能够利用桦树皮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衣、鞋、盒、篓、桶、箱,更是轻巧的桦皮船。

这些物品上有美丽的图案~轻巧耐用 - 精致大方... 鄂伦春族的节日 灯节 鄂伦春族的灯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类似于元宵节。

这一天,各家都要吃团圆饭~并进行一些诸如saima 、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娱乐活动 - 彻夜狂欢。

要我说啊、 抹黑日 鄂伦春族正月十六有抹黑脸的习俗,据说抹上黑脸能驱赶邪气与怪,一年里平平安安~也叫抹黑日!

这一天,网民早早起来,两手抹上锅底灰~男女老少走家串户,相互抹黑脸。

这样据说能驱邪避,保佑一年平平安安。习惯上儿子、姑娘、儿媳不能给父亲抹黑脸,儿童则可例外;大伯与弟媳之间亦不能相互抹黑脸...

如今、这一活动已演变成一种交流爱情的游戏。 春祭 春祭是鄂伦春族萨满集会日,通常在农历四月间举行,具体日期与场所由威望最高的萨满择定。

届时场所由萨满助手二神指挥布置,先砍下三棵碗口粗细、高低均等、生长茂盛的松树~间距两丈左右并排埋好、再用灌木将三棵松树围成圆圈,树上挂吊各色布条同彩线!

人们或赶车或骑马~带着形形色色兽肉同皮张,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将奉物虔诚的挂在树上 - 希望得到神灵保佑。

然后网民围坐一圈,诸萨满在圈内按指定位置打坐请神.萨满和二神一唱一跟唱请神歌,有的人也随声附跟!萨满身体开始慢慢抖动 - 缓缓站起、继而越抖越快。

二祌点燃香草,拿在手中一直摇摆,香气飘向四面八方。 神请到后~萨满们还要紧敲神鼓,边跳边唱:“万能的神灵呀归拉雅,已经显灵了归拉雅,作孽的妖魔呀归拉雅,已经逃走了归拉雅。

”谁的歌声动听、舞姿变幻多、身体抖动快、谁就会受到众人敬重。这时,萨满开始代表神灵向人们祝福:“猎手闻到神香归拉雅,都是募日根呀归拉雅,骑手闻到神香归拉雅、驾马可入云呀归拉雅、歌手闻到神香归拉雅,歌声更迷人呀归拉雅,老人闻到神香归拉雅,安康精神爽呀归拉雅、女性闻到神香归拉雅,灵巧又善良呀归拉雅、孩子闻到神香归拉雅,聪明又健壮呀归拉雅。

”随后、萨满还要将神送走,他们唱着:“马吃夜草长得壮雅戈耶 - 诚心供神寿命长雅戈耶,鸟落密林才欢畅雅戈耶,实心敬神好景长雅戈耶。

”歌声渐轻,舞步渐慢~至此,跳神结束...人们开始围着寒火吃肉喝酒,尽情欢乐。如有因故未能参加此次活动的萨满、可另择吉日再次举行!

现在鄂伦春族已不再举行春祭活动。 篝火节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

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 - 欢歌舞蹈 - 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傍晚,全乡男女老少整个出动~在山下的河边沙滩上点起一堆堆的篝火。

先是向火神祭祀 - 鄂伦春族的男女老少都要面向篝火磕头祈福;就是鄂伦春人的大聚会了,杀狍子的,烤鱼肉的,煮“手把肉”的 - 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男女老少围坐在篝火旁边、边吃边喝。夜幕降临,网民酒足饭饱后 - 就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鄂伦春舞、热情好客的姑娘们跑上前把客人也拉入了她们的歌舞阵容 - 一时间,掌声、歌声把“篝火节”欢乐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祭月亮 祭月亮是鄂伦春族祭祀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祭祀时将画有月亮的神像挂在“马路”中心、神像要对着月亮。将剥了皮的野兽放在供台下面,兽头对着神像...

然后向神像磕头并祈求神保佑人马平安、打围顺利~孩子不生病等等。随后将野兽的心血涂抹在神像的嘴上~再将兽肉煮熟,网民共食。

大家可能不知道、上供的野兽绝对禁止用带爪的,否则会触犯神灵,遭到兽爪抓挠以至大病临头,如有狩猎数日打不到野兽者,猎人便在月下放一个清洁的盆子,接着对着月亮叩头,祈求月亮神帮助猎获。

第二天清早去观察盆子、盆内展现何事兽毛就就是说猎获什么野兽。 送火神 送火神是鄂伦春族传统节日~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各户单独进行。

鄂伦春族十分崇尚火神,通常禁止向火上倒水、吐痰,不能用刀子或其它铁器扎火,否则认为会触怒火神。平时吃东西前都要向篝火中扔一些、说明敬神...

他们认为,腊月二十三日是火神上天的日子~家家都做“老考太”敬供火神.用两种米煮成半稀半干的饭 - 捣碎再跟上油、先盛出一碗奉献给火神、再倒一些于篝火中,并向篝火叩头,全家共食“老考太”。

此节现已不盛行。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在的鄂伦春族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也过中秋节、端午节、新年等节日...

鄂伦春族的风俗习惯 鄂伦春族的日常习俗 鄂伦春族好客~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临别之际,还要馈赠自家的土特产...

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肉~主人当即把猎刀交给你、从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动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男客要让到鄂伦春人居住的仙人柱中"玛路"铺位(正对门口的位置),女客让到“奥路”铺位(仙人柱中大概两侧的位置)...

长者在鄂伦春族中受到小辈的更加尊敬!出猎途中碰到长辈,小辈人要很快下马,牵马迎上前去 - 请安问好,老人说可走了、年轻者才能上马.

出远门打猎前、要给老人请安,归来后要先向老人问好。平时吃饭先请老者就坐、喝酒、吃肉都要先请老人动手。遇事要先和长辈商议.

鄂伦春族信奉萨满教...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导致鄂伦春人多神崇拜.鄂伦春人认为、自然界的山川树木,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都存在着神灵。

出猎时每遇到古树、高崖、洞窟都以为是山神“白那恰”的栖的不敢喧哗、要叩首供肉、祈求平安丰收。

鄂伦春族的食俗 以往一直以不同种类的兽肉为主食,通常日食一、两餐,用餐时间也不固定!

近年来,鄂伦春族的日常饮食多了许多米面品种,面包饺子也很常见。 鄂伦春族食肉面很广、除森林里各种野兽外~还捕食飞禽跟河里的鱼类!

食用最多见的是肉、进一步来说是犴肉,把犴鼻视为美味佳馔! 鄂伦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饮酒 - 所饮用的酒有两种,一种是马奶酒,用马奶、小米与稷子米放在一起、发酵一星期,然后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酿;

另一种是白酒,大都是由外的输入... 鄂伦春族婚俗 鄂伦春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与严格的氏族外婚制、互相通婚的氏族成员之间大多亲上加亲.

家庭以父权为主。母权制残余表现在某些情况下舅父的权威作用;求婚认亲后~男方可以在女方家住,双方成年可以同居 - 更有的孩子出世后,才过彩礼正式成亲。

家庭的财产继续权归男子。 鄂伦春族的服饰 鄂伦春族的服装以狍皮为料、以袍式为主,主要有皮袍、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皮袜、皮手套、皮坎肩、狍头皮帽等。

就在于狍皮不光经久耐磨、防寒性能好,另外差异季节的狍皮~可以制作各种不同的衣着。如秋冬两季的狍皮毛长而密~皮厚坚固,防寒力强 - 适宜做冬装。

夏季的狍皮毛质稀疏短小,适宜做春夏季的衣装.他们的皮袍叫“苏恩”,大襟、袍边、袖口用浅色簿皮镶边...

想起来真是 - 女式皮袍上绣花和项圈 - 很讲究...皮裤叫“额勒并依”~膝部饰有图案绣花。鄂伦春人的的狍头皮帽“密塔哈”最具特色,用猎物头皮原样做成,保留狍角与双耳~眼珠部位嵌以黑皮。

桦皮船鄂伦春人除了用桦皮做通常的生活用品外,还能用它造船。桦皮船宽约1米、长约5米,窄而长。桦皮船用松木板做成两头翘起的骨架,用大张没有孔洞的桦皮做船底跟船帮~全船不用一根铁钉,而是用松木削成钉,用以加固各部位。

不瞒你说,这种船可乘坐二三人~用单桨划行即可。划行时声音极小 - 划着它出猎,有利于接近猎物将其捕捉... 鄂伦春族的建筑 “斜人柱”是鄂伦春语~意为“木杆屋子”。

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与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很简陋的圆锥形房屋。斜人柱的搭建非常简单: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度约60度的圆锥形架子,之后将其他木杆均匀的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成为一个伞状的骨架。

上面再覆盖上豹皮或桦树皮,一架夏可防雨,冬能御寒的“斜人柱”就建成了。斜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 - 以便里面生火时通风出烟,又可采光。

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人出进的门。斜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迭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豹皮覆盖!

一架斜人柱约需豹皮五六十张.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换盖桦树皮了。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风向阳处,而夏天则多搭在的势较高、通风凉爽的的方...

斜人柱结构轻松,拆盖极为轻松~所用原料几乎俯首即拾.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

定居以后、鄂伦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或土木结构的房屋~这种较为原始的活动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狩猎时才偶尔搭建,用以栖身或暂避风寒。

鄂伦春族的丧葬 鄂伦春族讲究安葬迅捷。

说真的,在葬的选择上~平常要选择土的平坦、靠近森林跟河流的的方、树有根、水有源,说明子孙后代永续不断. 安葬方式有几种,其中最古老的葬法是风葬...

风葬又可具体的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树杈卡尸葬,一是吊棺葬,一是相棺葬。最原始的一种风葬是选择3、4棵树~借树杈搭上横木,横木上铺上树枝,把死人放在上边盖好!

后来也实行土葬。土葬用的棺材跟汉族雷同,但比较粗糙。假如没有棺材~可在土坑中用木杆做成方框 - 然后放入尸体、盖上木杆再埋上土。

对因急病而死的青年人同孕妇都实行火葬,方法是将棺木放在架起的柴堆上烧,心脏部位尤其要烧透,否则他们变成后会缠绕家人.

水葬则用于因溺水而死的人!通常是先将死者用过的帽子等物扔进河中,然后将棺材放入水中 - 任其漂流而去。 鄂伦春族禁忌 1、鄂伦春人对火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禁忌:不许随意向火堆泼水、扔脏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锐的东西向火中乱捅~以免触怒同伤害火神。

说实话, 2、鄂伦春族至20世纪中社会形态还有原始氏族公社残余...“哈拉”“乌力楞”是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

“哈拉”相当于姓,同一个“哈拉”的人是同一祖先的后代,血缘关系很近,由此可见严禁同一“哈拉”内部通婚。

这事儿说来话长~ 3、鄂伦春族称呼老者要用尊称 - 不能直呼其名.

鄂伦春族的节日鄂伦春族的节日与风俗习惯

4、鄂伦春敬畏熊,称熊为“雅亚”(祖父)、“太贴”(祖母)或“阿玛哈”(舅舅),不能直呼其名。

5、狩猎生产的禁忌,如~出猎前不要说要猎取几个野兽,否则什么东西野兽也打不着;

用狍哨引诱打到的狍子,不能割断脖子,否则以后就再也引诱不到了... 6、妇女在仙人柱内不能坐玛路席~这是供神的的方;

妇女不许铺熊皮,铺了要流产等等。 【鄂伦春族的习俗】 鄂伦春人的礼仪是以敬老为中心的。

主要礼节有屈膝请安跟磕头两种!晚辈人见到长辈要用请安礼,平辈人见面也要互致请安礼问候。磕头礼在祈神祭祖、婚丧、节庆等庄重场合施行...

鄂伦春人好尊敬老人跟长辈.晚辈人在长辈面前要毕恭毕敬,长幼有序,行为得体...出远门前跟回来后都要向长辈请安。

出门或狩猎中遇到长辈,在相距很远的的方下马、步行迎上去请安,待长辈人那时候后才能骑马行路。鄂伦春人热情好客,以诚待人,招待必尽诚意。

天晚则留客人住宿。鄂伦春族男女有别,男客人不能坐儿媳妇和姑娘的铺位 - 女客人也不能坐男人的铺位。鄂伦春人分别家庭间有互相拜访的礼节。

鄂伦春族的禁忌主要有生产禁忌、妇女禁忌、生活禁忌、自然禁忌、动物禁忌诸如此类。

例如~狩猎前不能说能打到多少猎物,否则什么东西都打不到;女人不许坐在“玛路”上;妇女不许铺熊皮;对熊不能称熊,而称“太贴”;

不能用刀或铁器捣火,否则冲犯火神;年轻人不能叫长辈人的名字等。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除非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

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近现代~鄂伦春人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宗教信仰也淡出了鄂伦春人的思维,“莫昆”大会同“奥米纳仁”已被篝火节所取代...

鄂伦春族受其他民族的效应,也过中秋节、端午节、新年等节日...春节对于鄂伦春人来说是庆祝狩猎丰收、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为此鄂伦春人对春节十分重视.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 - 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过去,鄂伦春人的饮食以兽肉为主、鱼、野菜为辅~后来传入了米面。鄂伦春人喜欢食用狍子、鹿、犴、野猪、熊肉~在同时也食用小动物同飞禽肉。

说真的,做法主要有煮手把肉、烤肉、烧肉、炖肉汤、晒肉干、杂花菜、灌血清、骨髓油、生狍肝同腰子等...米面食主要有面片、油面片、烙面饼、烧面、面汤、油炒面、肉粥、稠李子粥、黏饭等!

鄂伦春语称油面片为“图胡烈” - 将擀好的面一片片揪进滚开的白水里,捞出后拌熟肉片、食盐、野韭菜花等佐料~倒入加热的野猪油或熊油,拌匀后食用...

稠李子粥是鄂伦春族一种例外的吃法、将稠李子放入粥中煮 - 爆开呈粉红色即可食用、色艳味美。 鄂伦春族喜喝五味子汤和桦树汁...

每年春季的五六月份,在桦树根部砍一个小口,桦树汁便会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鄂伦春人还喝一种称作“弟尔古色”的桦树浆~将桦树的外皮剥掉,用猎刀在树干上轻轻刮下乳白色的粘稠状树液,其味甘甜清爽。

鄂伦春人的葬式主要有风葬(也称树葬)、土葬和火葬、也实行过先树葬后土葬的二次葬。患急病的青年人和孕妇用火葬。

人死后,穿好衣服头北脚南置于原来居住的“斜仁柱”内、用纸(过去还曾用桦树皮、兽皮等)蒙脸,其意是灵魂贴着纸尽快到阎罗王处。

举行一系列的吊丧仪式后才能出殡.出殡前选一个有山有水的山坡下为墓的。出殡时由亲属与好友抬着棺材护送。如果死者的子女较多 - 出殡时请萨满送魂,以阻止死者灵魂危及子女。

由死者家人扎一个草人 - 在草人上系很多线~子女各牵一条线~由萨满祈祷、最后要强调的是萨满用神棒把线打断 - 将草人扔出 - 就认为死者的灵魂远去了.

鄂伦春人有用死者坐骑殉葬的习俗,也行将死者的衣物、马具驮于立即,绕葬的几圈以示殉马.鄂伦春人还要举行隆重的周年祭。

大家可能不知道、 【鄂伦春族的风俗】 鄂伦春族的风俗如下 鄂伦春族的春节源于汉族习俗。

节前、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清扫庭院;上山狩猎或在外工作的人们 - 都要赶回家,准备过年。除夕 - 家家户户祭祀祖先与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

初一清晨,人们忙着煮新包的“谢纳温”(饺子),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枪,以示迎来了新的一年。

全家人走出屋外,面向东或南~燃起九柱香~叩头祭拜天神与山神 - 祈求神灵恩赐猎物,保佑全家免灾免祸、吉祥如意。

太阳出来以后,人们穿上新衣服,携儿带女,带着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长者家里行拜,下一步再到其他家。

进门先烧香祭火神,向篝火里扔一块肉,洒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 祭祀完毕、客人向主人敬酒、敬烟、叩头,并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受拜的长辈同样向来拜者说几句祝福的话,有的还要给压岁钱或几块糖...这一天,老人一般都在家里等候晚辈来拜年。

初二开始,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饮酒娱乐,青年人则自动组织起来进行文体活动,大约唱歌跳舞,也许saima 射击、摔跤比赛、或者下棋玩牌。

说真的,歌舞尤为人们所喜爱,他们的舞蹈有反映飞禽走兽生活面貌的, 有表现猎人捕捉野兽情景的,也有描绘妇女采集劳动场面的~动作古朴纯真,具有深厚的狩猎生活气息。

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初四。 初五~人们认为是“日”,忌讳出门,也不许娱乐跟吵闹,这一天,人们都各自在家里休息...

初六开始,猎民可以上山打猎,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