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天天风俗不尽相同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天天风俗不尽相同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5-08-25

经过12月的等待,大家终于迎来了春节。对于新年的到来,人们都在庆祝 - 全国各地都在庆祝新年的到来。在各位也需要看新年的形形色色风俗习惯,以免触犯不良禁忌~波及来年的发展。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天天风俗不尽相同】 初一风俗拜大年 新年的第一天自然是喜庆的串门拜访亲朋好友了,很多地方有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大年初一早上,起床后要向长辈拜年,说一些吉祥话 - 祝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而长辈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大年初一这天人们起床会穿上新衣服说不定整洁的衣服,出门走亲访友,互相祝贺! 初二迎婿日 根据民间的传统来看正月初二是迎接女婿回家的日子~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习俗,俗称“姑爷节”,这天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要回娘家拜年 - 一般要备足烟酒、糖果等礼品~加之还要携带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这天要在娘家吃饭。

初五迎财神 按照正月里的传统正月初五要迎接财神,正月初五是是财神的诞辰、是我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 - 这天要早起打开大门和窗户~燃爆竹、点香,以表达对财神的欢迎.

要我说啊,迎接财神时人们祈求新的一年里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放鞭炮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送“五穷”,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针对这五种穷要动用爆竹和扫帚、不能客气!

针对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来看是对比多的~要我们用心关注,尊重传统的风俗文化也是咱们针对先人流传的智慧结晶的敬重。

【各地的民俗习惯不一样~这算不算民俗文化呢?

不瞒你说,】 入乡随俗:百里不一样俗、十里改规矩 祖辈传下来有句老话~叫做“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 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由...形成的大家庭,人多地广 - 各地的风俗习惯都不尽相同。

每当我们出远门走亲访友或旅行时~各位的长者经常会这样告诫大家:“孩子,到一个地方、一定要遵守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乡随俗”. 这儿的“俗”,指的就是风俗习惯。

大家可能不知道,“入乡”要“随俗”,这说明分别地方的风俗习惯是不尽相同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就拿春节习俗来说,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就不尽相同!

二、汉族春节的讲究跟禁忌 农历的正月初一~现称春节,民间俗称“过年”,这是汉族传统节日中最古老最隆重的一个节日。

春节的前一天~汉民族,更是中原地区、俗称大年三十,是除旧迎新的一天、大年三十晚上,俗称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团圆饭。

你猜怎么着?一直到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春节。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天天风俗不尽相同

在春节期间~汉族有许多讲究与禁忌,在中原农村,禁忌更多,比如: 第一、大年三十早晨~放炮请祖宗回家过年.

其实吧、请完祖宗要直通回家,千万不要拐弯儿,不要说脏话。 第二、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一定要等全家人都到家后再贴,特别是是大门春联,中原农村往往是要等在外地工作的家人都到家后才贴,否则就等于“关在门外了” - 一年不利!

第三、大年初一早晨~人们以早为贵,早起后 - 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

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法。为了新年有个好兆头,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许睡懒觉的.

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都务必要早早起床. 第四、在中原农村还有个习俗、那就是大年初一的早饭一般都有男主人来做。

说实话、这是因为,大年初一早晨要敬祖宗,而敬祖之事都必须有男人来完成~女人是不能敬祖的~因而家里的男主人为了说对祖宗的敬意,就亲自下厨把为祖宗做祭品,顺带着做好全家人的早餐。

第五、无论如何城市和农村,大年初一这一天,在说话上有许多禁忌,不能说脏话、粗话,不能打骂孩子。

不能说像...这样的“破”、“死”、“病”、“输”、“穷”、“完了”“没了”“碎”“毁”“丢”“裂”等不吉利的字眼~就连不懂事的小孩子不慎说了不吉利的话~往往会以吐唾沬,或说“童言无忌”等方式、来化解也许带来的不祥后果!

第六、出嫁的闺女大年初一不能在娘家过年~到了大年初二,出嫁的闺女就可能回娘家拜年了。

这个规矩在古代农村是相当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现代人的观念虽有所转变,很少有人再相信神了 - 但这种习俗在农村还是一直在沿袭着,并变成了一种独一份的民俗文化现象!

【我国与众不同的过年风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同城市不尽相同.

说真的、 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跟“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 - 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

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标记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 - 帮助发家致富...

要我说啊,在也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标记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这事儿说来话长,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门蔗来源: 在过去 - 农村流行不富裕,部分人家当...时欠了外债还不起、就在过年前搞个“封门仪式”、也就是在自家大门上交叉贴上“封门大吉”的红纸,接着再一边放一根甘蔗,称呼为“戤门甘蔗”,并且还要点上两炷香,摆上一些祭品等等等等。

这就显示在过年期间这家人不开门 - 不迎客 - 而要债的人看到后也就不会太过于为难这户人家。

不瞒你说, 后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过年还不了债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少~但“封门仪式”中的放“戤门甘蔗”相反被继承了下来、特别是还从门外转移到了门内 - 即“门蔗”。

而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警示自己在这一年要继续努力的劳作、不可懈怠,否则下一年这甘蔗放外面那就不好看了;

二来甘蔗味甜,寓意在新的一年中~日子也能甜甜美美。故而在年前 - 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忙着制作“门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