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三又叫什么
我国的腊月是大家农历的最后一个月,这是一个要告别过去与迎接未来的一年的阶段、在民间有很多的习俗 - 今天就要带大家走进我国的腊月,看在二十三号这天有什么东西有趣的说法吧.
【腊月二十三的民俗有什么】
腊月二十三 - 祭灶、送灶神、送灶王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我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这事儿说来话长 -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 - 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通常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成为祭品!
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我国民间作用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说实话,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当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从而,对一家人来看~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备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 - 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与面做成的糖瓜等.
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与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
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
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
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跟纸同烟一起升天了...
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与草料、点火焚烧。
院子被火照得通明 - 这会儿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天!
有壮马,有草料 - 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民间传说 - 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 - 纪指十二年。在这儿,重罪判罚又增添到减寿十二年了。
其实吧、因此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 - 求其高抬贵手。
祭灶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意思是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 - 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 - 有柑子那么大小~在大家那块儿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
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 - 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
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
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阴子方看见灶神 - 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 - 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比较丰富的。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和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理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
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 - 对灶王爷来看叫做"接灶"。接灶习惯上在除夕 - 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 - 女性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 - 有"男女之嫌"。
针对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我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
之所以各地风俗各异,民间还有“跳灶王”与“打灶王”的活动。
小结:原来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啊~再看了上面的内容后~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有什么感想也许想说的话呢?
你猜怎么着?
【腊月二十三小年又称啥 有什么传统美食】
腊月是一年当中的最终一个月~而腊月的节日当中也有一些我国的重要 传统节日 、其中就包括了小年,那么腊月二十三小年又称什么呢?
小年有哪一些传统美食呢?
腊月二十三小年又称什么:祭灶节、灶王节
小年节日最大的活动就是祭祀灶王爷~小年又称祭灶节、灶王节,小年的传统民俗除了祭祀灶王爷外~还会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显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 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被当成过年的开端、是祭灶节的小年,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日期是不同的。
过去在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要我说啊,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的传统美食
饺子

饺子就是小年的必备食物,在北方是很常见的,也是一种好的寓意。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火烧
火烧也是北方部分地区常见的过年食物 - 跟酥饼是差不多的,火烧扛饿,也是古代饮食习惯流传下来的...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米饼
米饼是一种小吃,年货糕点,另一种的大米制品,除了主食,还是可以以...的身份甜品来进行食用的,也是寓意着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农历腊月二十三 - 民间俗称小年,在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
包子
包子预示着团圆,包子的皮是通透的,也就是说明来年是一路好运气 - 没错南方人在这一天中还喜欢吃包子、在北方这种食物是随时都有机会吃的。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别称】
小年的别称: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 - 也是“小年”。民诸有曰:“二十三 - 祭灶关。
”人们会在这一天打扫卫生 - 吃糖瓜,送灶神升天。这里的灶神又称为灶王爷或灶君,负责掌管各家的灶火 - 监察和保护每家每户。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由此可见每年腊月二十三就要祭灶~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坏,以求来年能够风调雨顺、顺顺利利。
过小年的传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 - 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 - 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原因在于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跟财运...
你猜怎么着?!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祝福语有:
1、晨星一点万物醒、晨光一片送光华,晨风一缕春发芽,晨露一滴开鲜花~短信一条送祝福、请你一一都笑纳,祝你一天心情爽,快乐笑容似彩霞!
小年快乐!
2、小年长~小年短,长长短短系腰上 - 小年轻,小年重~轻轻重重放心上,小年真,小年诚,真真诚诚祈平安、小年欢,小年乐 - 欢欢乐乐送心愿,愿你开开心心过小年。
3、今天小年了,小年有鱼~年年有余。,小年是新年第一声的号角~祭灶扫尘~为新的一年的祝福祈祷,民间有个传说,今天也是迎接灶神王爷的日子。
小年快乐!
4、小年到,吃粘糖,黏住快乐幸福长;小年到,扫尘土 - 扫去烦恼悲伤除;小年到、发祝福~送去吉祥事事好;
小年来到,快乐逍遥.
5、送上一颗诚挚的心,愿您小年到来喜开颜!奉上一颗希望的心,愿您归家路上一切顺利...
献上一颗祝福的心,开心迎接将到的除夕。
增缘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