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初八吃什么 大年初八吃花糕

初八吃什么 大年初八吃花糕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4-09-27

针对在春节期间各位得怎么样去做,也许说需要注意什么东西事情,说真的大家在春节到来早先都得去了解了。那么在正月份的时候 - 也就是春节到来完了,人们应该吃一些什么样的食物才能够有美好的寓意。

让自己跟家庭在接下来的生活之中有更好的提升呢?

【正月初八吃什么饭好】

花糕有什么说法

花糕是一种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做的面食。

每当步入腊月二十日以后、人们就开始忙碌着蒸过年的花糕了...其中正月初八这一天 - 由于是谷子的生日,因此人们也会做花糕。

蒸花糕所用原料主要是面粉与干枣,面粉必须用当年收获的新鲜小麦磨成的面粉!

这花糕的糕与“高”同音 - 而且一层比一层高~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甜甜蜜蜜,生活年年高、步步高,花糕越高越吉利!

花糕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结构清新、色彩丰富、绮丽雅致,情趣悦人,增强了春节喜庆的气氛,寄托了人们对新年新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与憧憬。

正月初八吃什么最好

我国北方人在春节第一餐吃饺子还有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也需要吃饺子的,既然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

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

有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新年里面条与饺子同煮 - 叫做“金丝穿元宝”。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

各地饺子的做法与食法不一样,北京的清水煮饺,东北的老边饺子,江南的水煎饺,玉润玲珑,馅鲜味美,也有很好的寓意。

大年初八注意事项

在这一天在...中间,理应顺应气候,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

“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既然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

假如衣着单薄 - 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 - 危及自己的身体健康。

【中华传统节日资料】

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一般叫“打春”。

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

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 - 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说实话、

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元旦

一月一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元是开始 - 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达太阳,下面的“一”表达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标记一天的开始。

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

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 - 等等.1949年9月27日,我国人民社会科学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的原因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除此之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我国古代历法与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在...中间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愿望节

二月五日

(愿望节又称许愿日.

大家可能不知道~)

起源于二十一世纪初、跟其它传统节日有区别,属于新时代产物 - 迅速提升成为。

愿望节为每年阳历二月五日,在当天都会有很多年轻人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上,接着挂到树上 - 挂得越高,愿望越有大概被实现

妇女节

三月八日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

我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人民机构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 - 请所有的...都按照自己的历史跟民族传统习俗 - 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与世界同平日。

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植树节

三月十二

我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

1979年2月~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地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

植树节前后,我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也就是说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

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 - 找不到他 - 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到头来母子二人俱被烧死...

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显示悼念。后来便成为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农历三月初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与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跟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 - 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要强调的是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例外气氛。

清明节 - 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故而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劳动节

五月一日

新我国成立以后、人民机构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

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形形色色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

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社会科学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社会科学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

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同面粉捏成好些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 - 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

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儿童节

六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1949年12月23日人民机构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我国儿童的节日、并宣布废除

机构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我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建议 - 希望机构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

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

我国

建党日

七月一日

我国人民抗日纪念日

七月七日

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

所谓乞巧,也就是说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

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敬老节

农历七月十三

我国建军节

八月一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 - 故称“中秋”。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标记~要备上不同种类的瓜果与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起事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涉及面广地流传开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阴历九月初九。

要我说啊~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 - 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

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确实这样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

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因“高”同“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的原因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教师节

九月十日

国庆节

十月一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我国成立的纪念日...

这块儿必须证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与国开国大典。

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之所以 -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与国人民机构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与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与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说真的,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我国人民社会科学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

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我国的诞生。

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还有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 - 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理应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证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这时候,一些地方还把冬至是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每一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 - 由此可见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 - 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不瞒你说,“除”其实是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 -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之类的!

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 - 俗称“大年”。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约莫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说实话,到了辛亥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我国人民社会科学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人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 - 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

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 - 吓得它胆颤心惊 - 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 - 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 - 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年”没有了,从另一角度看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 - 年年如此...

传统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尤其指定证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春节 - 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5、二月十五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

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 - 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 - 在古代还是还有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中元节 - 又称鬼节 - 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17、九月九日重阳节

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

21、十二月八日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祭灶节 - 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终一天年除日、除日 - 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 - 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日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附1: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正月初二祭财神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都可破

初八吃什么 大年初八吃花糕

正月初七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同样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众星下界之日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石不动”“十不动”老鼠嫁女

附2:其它节日:

“半年节”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我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

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