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侗年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侗年

投稿人:增缘分网 2025-08-27

说实话,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有一些是与汉族民众一样过汉族的,当然也有一些民族拥有着自己的传统新年。就是后者的一个例子 - 侗族同胞们过的传统新年称为侗年~是我国第三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就来看为你介绍。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一些之侗年】

侗年在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

不瞒你说,这个节日原来是侗族中的杨姓族人的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主要在贵州黎平、榕江、从江等地以...的身份传统新年流行,后来人们互相仿效,侗年就传开了。

在上世纪80年代初 - 侗族人统一了侗年的日期——农历十一月初一。

侗族人民认为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后,便是劳作的一年已经以往,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

结果,一些地方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有的地方则视为旧年的终末。在这被认为是旧岁已去、新年到来、禾谷满仓、禽畜满圈之时,家家杀猪宰羊庆贺、年复一年而沿袭成侗族的新年吉庆。

大家可能不知道,侗年期间,各家或杀猪宰羊、或杀鸡杀鸭,请客访友,宴饮作乐。

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 - 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当天侗家要备好多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

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榕江县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家人,过侗年在十一月上旬~主要活动是花色品种祭老人同缅怀祖宗。

说实话 -

新年之际 - 家家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男女老少更换新装~人们宰猪杀牛,春糯米耙,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塘跳芦笙与斗牛活动,有的青年人则趁此佳期举办婚庆礼仪 - 宴请亲友。

七十二寨除了过十一月上旬的侗年在...外面,还有两次“陪年”。所谓“陪年”就是陪同附近侗族所过的阴历十一月底的侗年再加上汉族的春节.

“陪年”是增强民族团结 - 增近各寨友谊的节目,不论…都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隆重!七十二寨的侗民过侗年 - 有这么两个传说,一说彦洞的龙姓侗族是最早落户于此,后来罗、黄、王、龚等姓祖先相继而来。

罗姓祖先为村寨和睦~于十一月廿七杀猪宰牛、打糯米粑 - 宴请各姓亲;十二月初一,其他姓家族也设宴答谢。

另一说是因在兵乱的年月里、罗姓祖先听到有队伍要过境的消息,就提前于十一月廿七日杀猪宰牛过了年。后来其他姓的人家知道了,也于十二月初一过了年。

这事儿说来话长~

【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东西 侗族传统节日介绍】

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为也节、甜藤粑节、乌饭节、芦笙节、苦酒节、过香节、侗年、姑婆节等。

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演化而来.

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产均已达到挺高的水平!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 - 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

历史:对于侗族的历史源流,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四种:一种认为侗族是土著民族 - 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是在这块土地上成为的人们共同体;

第二种认为~侗族是从都柳江下游的梧州一带溯河而上迁徙到今日侗乡的 - 原因是南部方言的侗族中都流传有“祖公上河”的迁徙歌谣;

第三种认为~侗族是从长江下游的温州一带经过洞庭湖沿沅江迁徙来的 - 考虑到北部方言的侗族中流传的“祖公进寨”歌有这样的传说;

第四种认为,侗族的主体成份是土著,在长期的历史推进过程中融合了从外地迁来的其他民族成份。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是...造成的人们的爱好区别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与方式也不雷同。

有的寨子在这天放花炮;

有的踩芦笙 - 坐歌堂;有的走亲邀客。而最风趣的是“舞春牛”。接着农耕队还要表演谷种农事活动。整个表演场地被当成一块田,扮演农民的几个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锄头,还有的背竹篓。

他们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 - 动作逼真、优美~用歌舞表现了侗家田间耕作的欢乐气氛!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区把这一天是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

湖南通道尝新节这天,狗是上宾,新米饭煮出来,让狗尝过以后人才尝。

由于传说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绝了谷种,是一条白色的神犬飘洋过海,在西王母的晒谷坪里打了一个滚~满身粘谷粒~在回来时身上的谷粒被水洗掉了,唯有…才能狗翘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带着几颗谷粒.

人类靠这几粒谷种才发展到今天...

为了不忘狗的功劳 - 故此新谷登场要请狗先尝。尝新节是侗族地区共同的节日,各地尝新节内容大同小异。

每年农历二月同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一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侗年

“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

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接下来 - 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养心”!

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 - 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

要我说啊,

“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同鼓乐队。

“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与两根长长的野鸡翎 - 象古代的将军一样...

你猜怎么着?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 - 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牛开始。

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在也放开手中缰绳 - 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

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同。

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致使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

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声名远扬。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

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

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

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 - 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同斗牛活动。

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 - 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标记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 - 谓之“抢花炮”。

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于是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

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

年轻姑娘与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 - 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

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 - 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

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跟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与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

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

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中午 - 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

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是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作为幸福伴侣的。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传说 - 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 - 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 - 多者上万人。

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 - 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

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 - 务必要要回到娘家来~跟自己家的亲姊妹跟姑嫂们欢度佳节。

届时 - 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

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

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 - 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也就是“冬至”,这天全部侗族地区地人们都过侗年,相当于过春节~各地区活动热闹非凡,有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西南宁没能回家过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这天在南宁的很多侗族同胞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欢歌、交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