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习俗
大年初三的习俗包括烧门神纸、小米生日、红狗日、大年初一、鼠婚等。
【正月初三的年俗】
1、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晚上会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表示年已经过完,要开始营生。
2、谷子生日: 民间认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3、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出去拜年。
4、小年朝:大年初三是小年朝,宋代的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
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5、老鼠娶亲: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通常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6、吃合子:民间有俗语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
很明显,初三有吃合子的习俗,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是 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它是一种薄皮的小馅饼,属于馅饼类,圆形,两层薄皮内只有一层馅,需用饼铛烙制。
7、吃菜包饭:“菜包饭”是定安特有的过年美食,每年的大年初三,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顿“菜包饭”。包的不是白米饭,是金银财宝,预示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喽!
8、肥猪拱门:农历正月初三又叫“猪日”。
传说女娲制造万物圣灵时,他先造的六畜,所以初一至初六都是六畜之日。猪居第三,因而初三就是猪日。“肥猪拱门”就是相关初三的吉语,象征来年富有吉利。
若想了解更多传统节日,了解其由来风俗寓意,查看更多。
【正月初三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三的风俗是:
1、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2、赤口
古时在 南方民间,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3、祀祖祭神
年初三又称“小年朝”,有祀祖祭神的习俗。大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亲朋好友之间不可互相走动拜访,还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小年朝:古载,初三日,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
正月初三的民间故事
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至于“老鼠娶亲”故事的来源,可能是因为初三是赤狗日,诸事不宜,为了避凶,所以为提早就寝所找的借口;再者,从过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阵了,若不早些休息,恐会体力不继,无法办完其它的行事。
至于过年谣中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就是说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连几天的忙碌,到了初三,总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补补前两天的睡眠,长保健康。
【正月初三的习俗是怎么样的?】
正月初三的习俗介绍如下:
1、安睡迟起
因为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间大伙大多都守夜劳累,所以到了初三这天便可以安睡迟起,好好调理调理身体,养足精神,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
2、烧门神纸
古代的人们到了大年初三这天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谚说“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3、老鼠娶亲
根据我国古代的传说,大年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相传入夜后,就必须早早熄灯就寝,让老鼠家族们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意思是要与“老鼠分钱”。
4、谷子生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5、小年朝
即天庆节。
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