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十是什么日子-白石会市 乐清白石的集会三月初十的由来
以前交通不便利,所以集市只在特别指定的几天开放,那几天集市附近所以的人都会赶集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本期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三月初十是什么日子:白石会市,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月初十是什么日子:白石会市】
草长莺飞时节,白石街道开始热闹起来,道路两旁摆满五花八门的商品,车水马龙,叫卖声、问价声、广告播报和音乐声,不绝于耳。从街头到巷尾,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买来了心仪的东西,手提肩扛,喜气洋洋。这就是一年一度的白石“三月初十”大会市。
南宋中期,七里港马道,有一位出身簪缨望族的太学生陈友谅(1185-1254),娶白石钱姓之女为妻,钱氏随带中雁一带的龙山四亩山场陪嫁。龙山处于中雁风景区门口,松篁郁葱,溪流映带,是一块风水宝地,陈氏夫妇百年之后,便营葬在这座山上。从南宋至民国末年,白石龙山的龙头、龙湾、北爪、南爪等山峦中,埋葬着陈氏后裔数以千计坟茔,现在也到处可见。陈姓裔孙为追思其太祖恩德,每年清明期间去白石龙山进行祭祀。
白石滩头有47亩地属于陈姓族人祭祀所有,故名马道坦(滩)。每年三月初十马道陈族上坟祭祀时,钱姓族人都在滩头设有雁山香茗、糖霜茶(白糖茶)和红枣汤,施以接待。陈姓上坟船队尚未靠岸,钱姓族人已鞭炮燃鸣,热烈迎接,让抬着三牲福礼的祭祀队伍顺利通行。
其场面十分隆重,附近山里村民一来观看热闹,二来带些山货和农耕用具参加会市交易。元朝至正年间,黄华长林一名叫南遇福的富翁,官授泉州晋江县尉,他爱慕白石山水,亦在小田岙卜地立坟。陈、南两族声势煊赫,丁财两旺,清明扫墓祭礼丰盛,吹吹打打吸引了许多围观群众。况且这两门望族均从事水产渔业,每当上坟便带去海鲜来白石交换山货,代代相传,于是展现了一个山区与沿海互通有无的小市场。巧合的是,发生在这里的春耕农贸,男女踏青寻芳,家族清明祭祖,三者的时间大致都在农历三月前后。如此年复一年,约定俗成,慢慢形成了一个并非庙会的传统大会市。
白石村民自古以来把会市看做无比光彩的大喜事。会市临近,白石人早早把房屋打扫干净,准备摆酒设宴的食物,提前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来逛会市。“家家热情请客,早年交通不便,有些亲友一来就住好几天,非常热闹。”家住白石街道坭岙村的80多岁的郑先生,已经准备自酿的黄酒和烧制白酒等亲朋友好友来喝,腊鸡、腊鸭、腊肉和鳗鲞供客人下酒,米糕给客人的孩子当点心。在他的记忆里,会市期间,清晨薄雾中,马道滩就开始人头攒动,来自瓯江**和附近山区的商客早早齐聚于此。
白石人很不错客,一些大户人家陆陆续续吃十几桌。有趣的是席上的吃客主家不一定认识,那就是所谓“客带客”带来的。“小时候父亲还会邀请商客来做客。”近年来,交通改善,车船便利,来住宿的客人明显少了,但白石人会市摆酒设宴请客的习俗却一直在,经久不衰。
“会市期间,白石人家中比过年还热闹,尤其是初十当天,邀请亲朋好友过来做客成为一种习俗,如没客人来,反而感觉不正常。”家住玉景街附近的王先生每年都会摆酒待客,有空会亲自下厨,假如太忙就请村里的厨师来做几桌酒席。
【乐清白石的集会三月初十的由来?】
孟母三迁,择善而邻;汝南、洛阳、磐石、黄华,南氏三迁,从南宅开始,从南宋开始,走过八个朝代,绵延起八百多年的血脉,一路铿锵把历史踩出深深浅浅的脚印——
五世祖南增顺、南敬顺是两兄弟,传说挽救朝廷运粮船有功,被宋宁宗敕封“横塘福佑将军”,建神庙福建,现在南氏宗祠里的清代文物《弍难千古》碑,详细记载其事。卒于元末至正已丑三月的六世祖南遇福,目睹蒙古人统治的“天下骚动,仕途多险”,仿效始祖辞官啸吟山水间,死后葬在白石镇小田岙山,当地每年三月原有陈姓后人零星上坟,但他之后,每年三月初十左右,南氏子孙备办丰盛祭品,船载肩挑,水程山路,从东海之滨吹吹打打到相距三十余里的墓地,锣鼓喧天举行祭坟典礼,轰动乡野。
三月正值清明春耕,村民见其众,趁机拿出农具家具交易。年复一年,上坟队伍壮大,商品日杂,外姓人不断加入,各地手工业者闻名赶来,周边乡镇几乎倾家出动,远至丽水的商人也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劲头,跋山涉水而到。
赶集的,探亲访友的,踏青游玩的(白石为中雁荡山),慢慢形成今天著名的白石“三月初十”大会市。
在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的《科试考》里,名列着十世祖南昱。官至大理寺左寺丞,加授奉政大夫的南昱判案公正,时比包公,被称为“龙图再世”。布衣时与乐清同乡、名臣章纶要好,温州知府何文渊闻其贤,提拔两人,亲自授业。章纶的《寄友人南昱兄》诗印证了他的才学超群:“昔年同术又同心,每爱才华出士林。
云锦千章随笔阵,玑珠万斛灿胸襟。簿书已会枢机密,经学应探理趣深。他日鲲程期奋跃,九重天上盍朋簪”(南昱的著作有《宜斋稿》《万金录》《老莱子孝行辩》,墓为乐清文保单位)。
遗传乃父才学的南昱之子南升,明天顺七年参加会试,遭遇科场失火,考试被迫中止,到下午内廷减试五篇,但才思敏捷的他已答好所有试题,按原样交卷,主考官认为违旨不录取。心高气傲,年少易折的南升回乡郁郁而亡。后来主考官阅卷,嘉许其才奏上。明英宗得知,赐“文杰”“世美”“世科甲”,立坊表于当地,家族以“旨赐文杰”制匾立牌楼,为此南宅又叫牌楼村。
清乾隆年间,二十世祖南嗣亮耕读致富,家产甲一方,因生了八个儿子,先后建八座大宅,加上其他附属建筑,所有房屋连绵成片,庭院深深,梁柱林立,当时号称“千柱落地”。南嗣亮“八子”之一南元照,清道光年间国学生,在耕读以外还精通书法篆刻,《弍难千古》碑就是他的作品,宅第前现存的石刻照屏是乐清市重点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