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佤族服饰特点与风格 佤族女子服饰有什么特点
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南部,在长期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佤族服饰汇集了的精华,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佤族服饰具有深沉又见亮丽,持重又不失活泼的特点,俨然成为了云南佤族一道靓丽的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佤族都有哪些特点吧。
【云南佤族服饰特点与风格】
佤族服装承袭原生态的浸染工艺并经腰机编织而成。
线料有棉线、麻线、彩色毛线。棉线采用植物紫梗、衣果、山李子汁和麻粟树皮同煮取水浸染色泽,成色均匀自然。佤族服装多以黑色为主色调,这是佤族崇尚黑色,以黑为美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服装上的外在表现。佤族服饰亦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黑色基调上谋求色彩及样式的多样化,佤族还在服饰上合理搭配精美的图案和头箍、耳坠、珠串、项圈、手镯、腰带等饰物,达到色彩对比鲜明,线条流畅、简洁大方的视觉效果。佤族传统服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大背景下又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头裹包带加戴饰花圆帽,或头戴彩线龙套,长袖衬衣外罩斜襟布纽圆领小褂,下着微摆长裙,是沧源县岩帅大寨妇女的服装特点。小褂上银白的泡丁装饰,大银项圈,色彩艳丽的插花头饰和色彩浓烈的横条线饰长裙,展现了岩帅大寨妇女服饰色彩夸张热烈的风格。勾勒了岩帅大寨妇女开朗大方,追求美好生活的个性。上着圆领斜襟布纽长袖衫,腰系白色海贝饰物“布鲁”,下着编织精美图案的筒裙是岩帅岩丙妇女的得意服饰。
岩丙妇女的服饰特色集中体现在象征财富,享有100多年历史的“布鲁”和代表山川河流,象征子孙兴旺的筒裙图案。沧源县帕良帕秋妇女服饰风格相近,妇女头裹方巾,上着圆领斜襟布纽长袖衫,再配以耳坠,项圈等饰物,下穿蓝色、土红色等横条形纹饰筒裙,腰系布带,行动处可见色彩起伏流动之美。然而帕秋另有黄色彩条与它色彩条相配饰的筒裙,更显出明丽之风格。蜂桶鼓舞之乡曼来,妇女爱装风格迥异。
上穿圆领斜襟布纽长袖裳,衣裳有黑色和藏青两色。下着筒裙,有白底棉布或土红色底棉布加入红色或黄色条纹的筒裙,有湛青底棉布加织满天星点毛线花筒裙。精妙的是,裙上垂挂彩色毛线编就的裙坠。
坠随裙动,飘逸妩媚,风情万种。曼来妇女服饰的动人之处还在于头裹包头,外加方巾,再缠白棉条带加以点缀,项挂多串珠子,腿裹黑色或藏青色棉布底加织星点毛线花的绑布,身挎白底或藏青底加花饰棉布筒帕,整个装束色彩和谐,浑然一体。多情的曼来服饰在狂热激情的蜂桶鼓舞中是一道风彩流动的风景。头戴彩线龙套,上穿圆领斜襟布纽长袖短衣,下系红线条修饰的长裙,项挂银质太阳花,身挎筒帕是翁丁原生态村落妇女喜爱的服饰。翁丁妇女服饰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
班洪、班老、南腊等地的佤族传统服装与傣族的服装相似。中老年妇女大都头裹黑色或白色包头,身穿圆领布纽斜扣长袖裳,下着黑色筒裙。年轻女子通常不戴包头,以黑线缠发,其筒裙色彩丰富。佤族传统男子服饰以黑色或湛青色为主色。上衣有圆领斜襟布纽长袖衫和立领对襟布纽长袖衫,下着黑色大裆裤,头戴包头。有的地方腰系布质长腰带,具有庄重、刚毅的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吸取传统服饰精髓的功底上又发展了佤族现代装。现代装美观大方。女装有三角领短袖套头衫,对襟短袖衫,圆领、方形领长袖衫,下配超短或中短筒裙、长筒裙等裙式,较为随意多变,具有实穿、时尚、休闲等特性。配饰有银质头箍、耳饰、各种项饰、手饰乃至脚饰等具有文化及时代特性的饰品。
男装有立领对襟长袖衫,马褂等,多饰以牛头图案或“AV”字样,配以红色包头。沧源佤族服饰融合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古朴思想,采用原生态织料和传统手工艺编织而成,文化内涵深刻,样式丰富,美观方便、舒适,既可作为舞台展演服饰,又可作为日常上班、家居之服饰,还可作为民间艺术珍品,具有收藏欣赏的价值,深受广大男女老少的喜爱。在讲佤语、唱佤歌、跳佤舞、吃佤餐成为时尚的今天,佤族服饰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佤族女子服饰有什么特点?】
佤族妇女多留长发,饰以银质发夹,有些地区用藤蔑或麻线编织发夹。
披肩的长发上常用马尾制作的发网网住,发网上饰有银珠.女子着黑衣、红裙,上衣十分短小,盖胸露腹,无领、对襟、短袖。裙子过膝,常以红色为底,间有黑白绿黄条纹.耳悬银质大耳环,银环一至三个不等,项带二、三个银质项圈和若干彩色珠料,再佩上两三串鸟骨或贝壳制成的项链,五光十色,十分耀眼。裸露的腰腹部缠绕若干竹圈藤圈,染成红或黑色,有的还雕饰有许多花纹。手臂戴两三个竹圈银圈,手腕佩银镯二只,小腿缠竹藤圈数围。
女子多穿贯头、V形领紧身无袖短衣,下穿红、黑色横条纹的筒裙,披发,佩戴银、竹、藤制饰物,喜欢用竹或藤做成圈状饰物装饰在颈、腰、臂腿等处。男女老少都喜欢佩用极具民族特色的佤族挂包,男女青年还用作爱情的信物。
服饰原料多为自制的棉、麻土布、染成红、黄、蓝、黑、褐等色,配上各种色线,织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太阳、月亮、星星和牛头等)。
【佤族人衣服为何多是红色和黑色的?】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佤族妇女装饰别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宽手镯、细藤圈,标志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相对来说,男子服饰除包黑色包头上没有什么特别。但喜欢纹身,其中多数在胸脯刺牛头,手腕刺鸟,腿上刺山林图案。
外出,常挎花布袋,佩戴长刀或火枪,给人以雄壮威武之感。而妇女们的装束特点分明与众不同。最突出的是头戴宽约3公分左右的银箍,留长发;身着靛青色无领大襟右衽及横条花筒裙。腰系红布宽腰带和数十根细藤圈。耳挂垂肩圆形大耳环,颈戴银质大项圈,细项链。上了年纪的人,喜欢戴长约五公分伞状大耳筒,筒顶还刻有各种花纹。
有的妇女在耳筒内插上香花香草,有的放上人民币,出门赶集,随用随取,很是便利。在佤族聚居区西盟,无论家庭贫富妇女们都有一副宽手镯,长年套在手腕上。手镯宽约五公分,多用白银制成。上面刻有精致的各种图案花纹,美观闪亮,是佤族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佤族服饰因地而异,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显示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
西盟佤族保持传统习俗最多,服饰最典型。西盟佤族男子穿无领对襟短衣和青布肥大短裤,布帕缠头戴大耳环下着绑腿草鞋或跣足,青年男子常以佩戴竹藤圈为饰。一些男子仍然保持着系一片兜裆布为衣的传统装饰。
西盟佤族女子穿贯头式紧身无袖短衣和家织红黑色条纹筒裙,赤足,戴耳柱或大耳环,项间佩挂银圈或数十串珠饰,喜戴臂箍、手镯,手镯宽约五公分,多用白银制成,上面刻有精致的各种图案花纹,美观闪亮,是佤族妇女喜爱的装饰品,腰间亦以若干藤圈竹串为饰。
披发,发箍用红布或金属制作。